应用土壤测试技术指导冬小麦合理追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增寿

作者: 于增寿;黄德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改进康维皿法;土壤有效氮;冬小麦;春季追氮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1991 年 6 卷 04 期

页码: 88-93

摘要: 冬小麦从越冬前到次年春天拔节期,0~90cm土层的土壤N-min变化规律是:土壤N-min在返青初期累积达高峰,且主要分布于0~60cm(占3/4).因此通过测定土壤有效氮的丰缺指导冬小麦春季追氮,最适宜的取土时间是小麦返青初,适宜的取土深度是0~60cm.小麦返青初0~60cm土层土壤N-min测定值与小麦春季最佳追氮量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401(n=11).而可用于土壤N-min简化测定的改进康维皿法土壤有效氮测定值与小麦春季最佳追氮量间的相关性更好.小麦返青初0~60cm土层改进康维皿法土壤碱解氮与小麦春季最佳追氮量间相关系数为γ=-0.8935(n=20),且后者远比前者简便易行,更适合我国国情.在亩产350~400公斤小麦籽粒的产量水平下,最佳追氮量与土测值间的直线关系式为N_f=15.96-0.7766N_改(Nkg/亩).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李亚娟,王亚亚,曹广民,龙瑞军,姚拓. 2017

[2]苹果园土壤有效氮近红外光谱PLS估测模型的构建. 李壮,张广才,安秀红,李敏,厉恩茂,程存刚. 2018

[3]赣南地区脐橙园土壤有效氮分布特征研究. 范玉兰,张文星,谢金招,薛珺,李勋,钟八莲,彭良志. 2013

[4]控(缓)释性复合肥在旱地春播高粱上的应用效应及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吕慧卿,郝志萍. 2009

[5]不同类型小麦在豫南地区的品质表现. 孙君艳,张凯,程泽强. 2005

[6]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7]保护耕作制中土壤蓄水量有降水贮存效离的研究. D.L.Tanaka,R.L.Anderson,舒乔生. 1999

[8]应用多维全息协调方法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 郭新宇,郁明谏. 2002

[9]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兰天15号种植密度与适生性研究.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5

[10]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赵辉,周琴,范雪梅,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爱君. 2004

[11]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 2006

[12]国审冬小麦新品种京冬18的选育. 单福华,田立平,庞斌双,高新欢,任立平,侯淑敏,张凤廷. 2012

[13]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碳氮运转及籽粒氮素输入特征的影响. 冯伟,管涛,冯晓,朱云集,郭天财,康国章. 2011

[14]冬小麦叶片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 王之杰,黄文江,马智宏,王北洪,赵春江,赵明. 2004

[15]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裕元,郭永杰,邵明安. 2000

[16]高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黄木易,王纪华,黄义德,黄文江,赵春江,刘良云. 2004

[17]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崔新菊,赵奇,尤明山,王彩荣,彭云承,董世磊. 2010

[18]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张胜全,方保停,张英华,周顺利,王志敏. 2009

[19]春季干旱对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施肥和灌溉的应对效果——以2003年和2009年山西垣曲县冬小麦生产的调查和试验观察为例. 褚清河,闫明,薛献来,潘根兴. 2011

[20]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下不同施氮量的氮素平衡. 李世娟,诸叶平,孙开梦,鄂越.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