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数据的湖南双季稻地理空间分异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杰扬

作者: 谭杰扬;张晓杰;陈丽桦;詹祎蕊;肖景峰;刘英;金龙新;邓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季稻;遥感数据产品;地理空间分异;湖南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82-87,93

摘要: 基于中高空间分辨率双季稻种植面积遥感数据产品,运用地理空间分异分析方法,从像元尺度对湖南双季稻的地理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双季稻的地理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以东、幕阜山以西的洞庭湖平原地区,雪峰山以东、罗霄山以西、南岭山脉以北的湘中丘陵盆地地区;纬度上,双季稻面积从南到北呈3个阶梯式上升态势,核心纬度为28.5°N~29.2°N;经度上,呈自西向东先增后减的分布态势,核心经度为112.4°E~113.0°E;海拔上,随海拔升高而不断下降,核心海拔为105 m以下的低海拔区;坡度在9°以下地区的耕地中双季稻的种植比例达到近三成;洞庭湖地区为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地区,其面积与耕地占比在湖南4大区域经济板块中均为最高。

分类号: S511.42%S127

  • 相关文献

[1]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冯利平,莫志鸿,黄晚华,杨晓光,潘学标. 2011

[2]水稻模型ORYZA2000在湖南双季稻区的验证与适应性评价. 莫志鸿,冯利平,邹海平,王靖,黄晚华,杨晓光. 2011

[3]钾氮配施对湖南丘陵双季稻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廖育林,鲁艳红,聂军,谢坚,杨曾平,周兴. 2014

[4]湖南双季稻规模生产绩效及发展对策研究(英文). 彭既明,刘英,祝琪雅,金龙新,刘晗,谭杰扬. 2016

[5]我国籼稻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及经营问题-以湖南省为例. 李俊杰,纪龙,梅冬,李建平. 2023

[6]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研究Ⅱ -水稻种植模式调整. 戴力,赵杨,潘孝武,罗先富,夏胜平,赵正洪. 2019

[7]栽培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肖应辉,唐文帮,敬礼恒. 2014

[8]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5

[9]双季稻丰产栽培的清洁生产技术. 彭春瑞,罗奇祥,陈先茂,杨震,漆勇,蔡勤. 2010

[10]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耐早衰高产品种筛选. 黄向荣,胡启锋,谢金水,钟珺,李祖章,邱时林,张朝阳,虞新华. 2016

[11]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敬礼恒,邓化冰. 2016

[12]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黄运湘,邹应斌,李合松,黄见良,阳小民,青先国. 2001

[13]江西省抗逆高产双季稻品种的筛选. 杨宙,刘增兵,熊多根,曾文高,叶青,朱毅成,廖家槐. 2014

[14]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2018

[15]基于养分专家系统评估双季稻区的氮肥减施潜力. 柳开楼,李大明,余喜初,胡惠文,熊华荣,胡志华,叶会财,黄庆海. 2019

[16]水稻双优双抛产量15t/hm~2的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许德海,禹盛苗. 1998

[17]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廖萍,刘磊,何宇轩,唐刚,张俊,曾勇军,吴自明,黄山. 2020

[18]生物质炭对双季稻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 2019

[19]生物质炭对双季稻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 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刘杰云,邱虎森,汤宏,沈健林,吴金水. 2019

[20]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适宜播种量研究(英文).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