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有机、无机肥料结合对水稻生产力和土壤地力建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祖淦

作者: 任祖淦;唐福钦;王东海;张逸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肥料结合;经济效益;氮素利用率;土壤生态循环

期刊名称: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1993 年 V 卷 02 期

页码: 23-29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意识到常年单纯使用化肥会导致地力衰退,作物产量下降,但缺乏微观长期定位的数据资料。为此,我们作了7个稻作季有机、无机肥料结合的定位试验初探表明:尿素表施的,产量保持率降为81.6—89.0%,尿素加红萍的为100.5—102.6%;尿素加稻草的为101.1—101.7%;而长期单独使用尿素,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趋势,若与有机肥料配用,就有促进水稻增产的趋势。同时表明,以投入每公斤纯氮计,能提高经济效益分别为1.10—1.28倍和0.80—0.96倍。并且能提高氮素的产投比,一般为8.0—9.0%,高者可达22.6%。经测试表明,无机氮配加有机肥红萍、稻草的结构,对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增加幅度较为明显,全氮增0.019—0.049%,有机质增0.08—0.66%。同时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分散系数有下降趋势,分别容重降为0.045—0.120g/cm~3,比重为0.015—0.030g/cm~3,分散系数为0.68—4.53%;但对物理性粘粒<0.01mm含量,一般增加1.73—5.79%。结果表明,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壤生态良性循环的作用。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氮肥品种一次性基施对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5

[2]不同量的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夏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衣文平,朱国梁,武良,谷佳林,李亚星,许俊香,史桂芳,徐秋明. 2010

[3]控释氮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立锋,苏孔武,黎金兰,石元值,伊晓云,方丽,阮建云. 2015

[4]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 2009

[5]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何佳芳,肖厚军,黄宪成,周琴,胡德平. 2010

[6]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莫绍芬,蒋满英,莫云锦,陈辉云. 2007

[7]大麦氮敏感基因型苗期对氮饥饿的生理响应. 徐红卫,王亦菲,刘成洪,陈志伟,杜志钊. 2013

[8]水葫芦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青椒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罗佳,王同,刘丽珠,严少华,卢信,范如芹,张振华. 2015

[9]包膜尿素对芹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熊又升,陈明亮,何圆球,熊桂云,喻永熹. 2005

[10]施氮量对北方梯田旱地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王平生,马忠民,韩宏,杨虎德,黄青岩,赵万千. 2016

[11]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丁艳锋,李洪民,张爱君,史新敏,唐忠厚,魏猛,靳容. 2015

[12]~(15)N标记研究“豌豆—稻—稻”各季和全年氮素利用率. 王德仁,陈苇,卢婉芳,金鸿,林志贵. 2000

[13]控释尿素对云南旱地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尹梅,王贵宝,陈华,陈检锋,苏帆,付利波,任石所,张勤斌,黄惠. 2015

[14]施用椰壳生物炭对砖红壤氮素淋失和油麦菜吸收利用的影响. 赵凤亮,邹雨坤,朱治强,李虹,李勤奋. 2015

[15]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江东国,黄正来,张文静,马尚宇,樊永惠. 2019

[16]增密减氮对嫩单18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周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孙培元,武琳琳. 2019

[17]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杨焕焕,孙克刚,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18]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峰,吴志丹,陈玉真,江福英,朱留刚,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18

[19]水-肥耦合对新银合欢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肥力利用能力的影响. 徐建霞,王建柱. 2019

[20]源于空间诱变的大麦纯合突变体的氮素吸收利用评价. 徐红卫,高润红,郭桂梅,李静,黄琳丽,张述伟,陈志伟,陆瑞菊,李颖波,刘成洪.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