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玉
作者: 张玉;李艳敏;张和臣;王利民;王慧娟;张鸽香
作者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关键词: 蝴蝶兰;叶片;褐化;类原球茎;诱导率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2 年 41 卷 02 期
页码: 132-134+1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蝴蝶兰杂交品种H807无菌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防褐化物质(柠檬酸、抗坏血酸及活性炭)和细胞分裂素(6-BA与TDZ)对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70mg/L抗坏血酸的培养基中,叶片褐化级别仅为1级,防褐化效果最佳;3mg/L的TDZ对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诱导率最高,为75.0%。在以1/2MS附加70 mg/L抗坏血酸的基础上,激素组合TDZ3mg/L+NAA 1mg/L对蝴蝶兰H807类原球茎的诱导效果最佳。
分类号: S682.31
- 相关文献
[1]蝴蝶兰花梗离体培养及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研究. 蒋慧萍,满若君. 2008
[2]蝴蝶兰类原球茎增殖和脱分化的研究. 徐晓薇,柴明良,姚丽娟,曾爱平. 2006
[3]蝴蝶兰花梗节间切段的类原球茎诱导与增殖. 苏家乐,陈尚平,汤久顺,何小弟,李晓刚,姜维华. 2007
[4]蝴蝶兰类原球茎增殖影响因子初探. 苏家乐,陈尚平,何小弟,汤久顺. 2008
[5]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 鲁雪华,郭文杰,徐立晖,林新华. 2002
[6]平阳霉素诱导花生胚小叶再生体系的抑制探析. 崔雪艳,孙继军. 2016
[7]蝴蝶兰防褐化技术探讨. 姚丽娟,林绍生,徐晓薇,游聚斌,陈中林. 2004
[8]黑暗预处理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赵伶俐,范崇辉,葛红. 2006
[9]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刘真华,葛红,郭绍霞,刘洪涛,曹灿景,周玉杰,李秋香. 2005
[10]不同光照强度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赵伶俐,葛红,范崇辉,印芳,李秋香,周玉杰. 2006
[11]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减轻外殖体褐化的方法研究. 尤海波,司亮. 2009
[12]蝴蝶兰组培中pH和温度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赵伶俐,葛红,范崇辉,印芳,李秋香,周玉杰. 2006
[13]蝴蝶兰高效离体繁殖途径的研究. . 2005
[14]木薯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影响因子研究. 陆荣生,霍秀娟,覃建林,马跃峰. 2012
[15]蝴蝶兰离体培养不定芽高效增殖研究. 杨海芸,杨芸,吴震,王广东. 2010
[16]TDZ和暗培养对蝴蝶兰叶片不定芽发生的影响. 陆顺教,易双双,任羽,冷青云,黄少华. 2015
[17]线艺兰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李丽,罗君琴,聂振鹏,孙建华,柯甫志,徐建国. 2008
[18]大花蕙兰类原球茎薄切片高频诱导体系的建立. 孙崇波,刘玫,谢鸣,蒋桂华,施季森,郭方其. 2008
[19]景天科植物初恋、冬美人植株再生及类原球茎发生机理研究. 秦扬,刘春,张黎. 2016
[20]铁皮石斛类原球茎液体悬浮培养增殖体系构建. 鲍腾飞,徐步青,王芬,孟金玲,林霞,钱仁卷,崔永一.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
作者:齐燕妮;王利民;李闻娟;党照;汪平;赵玮;谢亚萍;徐晨梦;王琰;张建平
关键词:双单倍体育种;活体单倍体;DMP;PLA1;亚麻
-
基于MaxEnt模型的银胶菊及其天敌银胶菊叶甲的适生区预测
作者:陈地宝;张玉;杨鸣;林蓉;刘万学;Weyl Philip;冼晓青
关键词:银胶菊;银胶菊叶甲;适生区;Max Ent
-
硒肥促进作物提质增产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谢亚萍;袁明璐;任亮;赵宝勰;张建平;王利民;李闻娟;赵玮;党照;周阳晨;王兴珍;齐燕妮;安明远
关键词:硒肥;提质;增产;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
-
不同加工方式对体外模拟胃肠消化香菇活性物质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姚芬;刘红霞;范秀芝;史德芳;殷朝敏;高虹;张玉;姚望
关键词:香菇;加工方式;总酚;总黄酮;粗多糖;香菇嘌呤;体外活性
-
芍药根茎形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作者:王慧娟;王二强;符真珠;李艳敏;王晓晖;袁欣;高杰;王利民;张和臣
关键词:芍药;根茎;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
-
马铃薯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StCWIN1启动子克隆与表达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分析
作者:张玉;杨文静;刘璇;聂峰杰;张丽;石磊;张国辉;郭志乾;巩檑
关键词:马铃薯;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启动子;GUS活性;干旱胁迫;表达分析
-
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怡;韩海斌;尹强;徐林波;张玉;王联德;林克剑
关键词:紫花苜蓿;连作障碍;自毒作用;功能微生物;农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