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对湘两优900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相满

作者: 于相满;古幸福;李冬娴;文嘉瑜;陈锐明;李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湘两优900;超高产;栽培密度;产量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1-8

摘要: 【目的】湘两优900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培育的超高产新品种,具有茎秆粗壮、成穗率高、大粒大穗结实率高的超高产特征。该品种2017年早造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密度差异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13 cm×13 cm到24 cm×24 cm插植密度(主处理)和单、多株植处理(副区),田间采样和室内考种获取数据,以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裂区方差分析。【结果】在珠江三角洲区域丘陵水稻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湘两优900在19 cm×19 cm插植密度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及最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总生物量。【结论】湘两优900有长生育期产量潜力,可以在一季中稻区发挥高产潜力。湘两优900茎秆粗壮占用空间较多,对插植苗数不敏感,建议疏植。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高氮密植栽培对湘两优900产量形成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健晓,王小娟,屠乃美,王效宁,符策强,唐清杰,李建武,刘爱玉. 2019

[2]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黔油28号产量的影响. 石梅,杜才富,沈奇,秦信蓉,张敏琴,雷绍林. 2010

[3]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 李标,雷尊国,李飞. 2014

[4]贵州不同栽培密度、氮肥施用量对黔油29号产量的影响. 张超,曾兵,罗莉斯,李大雄. 2014

[5]栽培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肖应辉,唐文帮,敬礼恒. 2014

[6]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旱作区不同栽培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张凤英,陶玉荣,高振福,刘志萍,包海柱. 2009

[7]萝卜播期和栽培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冉茂林,曾正明,杨跃华. 2004

[8]栽培密度对高产大豆根系生长及花荚形成的影响. 赵占营,楚光红,李思忠,章建新. 2019

[9]栽培密度对大粒香稻瘟病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李立江,王勇,罗德强,周维佳,江学海,李敏,姬广梅,蒋明金. 2021

[10]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椒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梁传静,邢丹,张爱民,王永平,吴康云. 2020

[11]栽培密度对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番茄的影响. 郑喜清,邸娜,崔超,纪晓贝,季延海. 2020

[12]栽培密度对杂交粳稻辽优5206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梁传斌,李建国,张雪,张忠旭,姚继攀. 2020

[13]吉林省西部地区向日葵不同品种适宜栽培密度筛选. 王佰众,李洋,李晓伟,王曙文,任孝慈,何中国. 2020

[14]分蘖和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1

[15]不同地力条件下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影响. 张艳峰,李冬初,刘淑军,高菊生,秦道珠,蒋小军. 2019

[16]不同栽培密度下杂交桑产量及其组分. 杜周和,周晓康,寇晶,陈义安. 2013

[17]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蒙林平,康云艳,杨暹,谢大森,江彪,刘文睿. 2017

[18]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号’产量的影响. 刘明霞,王一航,陆立银,谢奎忠,陈年来. 2011

[19]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密度试验研究. 李高峰. 2017

[20]氮肥和栽插密度对功能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产量及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 杨树明,曾亚文,方晓东,杜娟,普晓英,杨涛,王雨辰,普正贵.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