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国臣
作者: 赵国臣;侯立刚;曹忠;赵法江;隋鹏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麻鸭;稻鸭共作;生态农业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科学
ISSN: 1003-8701
年卷期: 2005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13-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安全、绿色高效、实用的新技术,2002~2004年开展稻鸭共作技术研究。结果证明,稻鸭共作技术显示了除草、除病虫、增肥、中耕浑水对水稻生长的刺激、省工节本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效果。特别是不施化肥和农药生产的大米和鸭肉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效益农业。稻鸭共作技术稻谷产量略低于对照区,但经济收入每公顷却增加4073元,效果十分明显。
分类号: S511`S834.83
- 相关文献
[1]稻鸭共作与圈养模式对麻鸭生长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冯杯仪,王国霞,刘文俊,郑春田,张亚男,王爽,夏伟光,金成龙,吕艳涛,陈伟. 2024
[2]麻鸭对稻鳖共作田杂草防治和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显,胡中泽,衣政伟,张自常,孙飞,杨大柳. 2022
[3]稻鸭生态种养与低碳高效生产. 张卫星,许立,谢桐洲,玄松南,张寿江,闵捷,金连登. 2012
[4]无公害优质米水稻栽培研究浅析. 赵国臣,李学谌,郭晞明,隋鹏举,高静辉. 1997
[5]一起青年麻鸭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的诊断. 代芝艺,张瑞,岳稳,郑小兰,王艺萍,刘荣昌,黄瑜. 2020
[6]麻鸭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高效可溶性表达及其部分酶学性质. 王晶晶,张新笑,卞欢,耿志明,李鹏鹏,王道营,徐为民. 2019
[7]圈养条件下麻鸭日粮中添加菹草对产蛋率和蛋黄着色的影响. 丁思,杨红建,萨仁娜,芮巧云,张宏福. 2010
[8]开产麻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诊断. 谢海军,林贵富,蔡小敏,陈红梅,傅光华. 2014
[9]安徽省巢湖麻鸭疫病流行现状及其防治技术. 赵瑞宏,张丹俊,詹凯,潘孝成,程宝艳,胡晓苗. 2009
[10]蛋氨酸水平对开产期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卵巢形态的影响. 阮栋,林映才,张罕星,马现永. 2012
[11]鸭坦布苏病毒试验感染麻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陈雷,傅光华,祁保民,施少华,万春和,程龙飞,陈红梅,傅秋玲,黄瑜. 2013
[12]发挥资源优势有效推进水禽产业发展. 侯水生,陈育新. 2007
[13]无特定病原体麻鸭种群的建立. 韩凌霞,赵丽丽,于海波,张伟,张圆圆,陈洪岩. 2018
[14]鹅多瘤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万春和,刘荣昌,程龙飞,施少华,傅光华,陈红梅,傅秋玲,陈翠腾,黄瑜. 2018
[15]麻鸭钙非依赖性磷脂酶A2ε(iPLA2ε)的克隆和表达纯化. 张玉梅,李鹏鹏,王晶晶,王道营,徐为民. 2018
[16]麻鸭HSP90α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磷脂结合活性的鉴定. 张玉梅,李鹏鹏,张牧焓,王晶晶,王道营,徐为民. 2018
[17]麻鸭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陈欣,姚忠,徐为民,孙芸,王道营. 2013
[18]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郑建初,谭淑豪,刘华周,冯金侠,张卫建. 2005
[19]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的碳氮效应及其循环特征. 许国春,刘欣,王强盛,甄若宏,郑建初. 2015
[20]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效应. 陆长婴,吴彤东,刘凤军,沈明星,姚月明,穆兰芳.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斯文;柏程瀚;吉林爽;刘亮;马巍;刘晓亮;杨永志;孙一楠;郭万卿;林喆;侯林含;侯立刚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分调控;土壤肥力;秸秆促腐
-
水稻密苗机插栽培模式对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刘晓亮;侯立刚;刘亮;王斯文;孙一楠;侯林含;林喆;杨永志;郭万卿;马巍
关键词:水稻;播种量;产量;成本
-
育秧期钵盘施用全量控释肥显著降低稻田氮素损失风险
作者:孙巧玉;刘依琳;杨洪福;陈雪;范先鹏;孙文涛;王玉峰;杨越超;侯立刚;刘宏斌
关键词:稻田;控释氮肥;钵盘育秧;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
-
现代农业建设背景下省级农科院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的实践与思考-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作者:岳玉兰;侯立刚;刘卓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方向调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科技创新 -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作者:李海燕;侯立刚
关键词:农业专利;调查分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
新媒体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究与路径分析-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作者:李海燕;侯立刚;王青蓝;刘卓
关键词: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路径
-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思考-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作者:岳玉兰;侯立刚;杨明静;石一鸣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