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振营

作者: 周大荣;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标放回收;扩散与迁飞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1994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25-3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作者于1987和1988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当地越冬代亚洲玉米螟成虫盛发期,采用人工标放回收方法对其扩散行为及迁飞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两年分别释放人工饲养的标记玉米螟成虫15万和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 diamondback moth60万头,在45.5km半径范围内分别回收到标记雄蛾461和2650头,首次明确了我国北方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田间扩散飞行规律,95%集中在距释放点4km半径范围内;部分个体可扩散到6—30km半径范围内,最远距释放中心45.5km。成虫扩散飞行受风力、风向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虽有远距离迁飞的潜力,但至少在越冬代发生期基本不存在大量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扩散规律研究. 周大荣,宋彦英,王忠跃,何康来,张广义,刘勇. 1995

[2]辽宁沈阳亚洲玉米螟越冬代发生动态及监测技术研究. 刘培斌,王凯,张海东,陈彦,董怀玉. 2020

[3]山西晋南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史高川,董晋明,张卫民,刘中芳,石跃进,杨苏龙,陆俊姣,席凯鹏,耿鹏,王波. 2017

[4]枸杞刺沟须麦蛾越冬代成虫的种群监测. 李锋,刘亚佳,刘晓丽,马超,刘传敬. 2024

[5]白鲜皮对亚洲玉米螟杀虫活性初探. 杜茜,徐文静,朱琳,汪洋洲,鲁新. 2008

[6]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影响. 张柱亭,类成平,孙嵬,张统书,董辉. 2014

[7]玉米抗螟性离体鉴定的一种方法. 邱道寿,胡建广,刘建华,方志伟,李余良. 2008

[8]2种生物农药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 董易之,陆恒,陈炳旭,郑锦荣. 2010

[9]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合成方法和应用进展. 李金涛,王滢秀,张作山,刘钦胜,李旭坤,王霞,江忠萍. 2019

[10]广州地区亚洲玉米螟的滞育与抗寒力的季节动态. 何康来,王振营,张宝鑫,黄少华. 2007

[11]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快速选育对亚洲玉米螟高毒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突变株. 廖先清,周荣华,刘芳,张志刚,饶犇,陈伟,王开梅. 2018

[12]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王江,武奉慈,刘新颖,冯树丹,宋新元. 2016

[13]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化性与复苏后发育历期的关系. 周大荣,李建平. 1998

[14]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研究. 黄东林,史晓利,邹敏,王凤,张金华,柏立新. 2007

[15]我国棉田玉米螟研究概况. 韩娟,陈小波,葛红,刘立春,顾国华. 2003

[16]转基因玉米SW12-859的抗螟性及农艺性状评价. 康领生,姜志磊,刘洋,王玉民,徐惠风. 2017

[17]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快速选育对亚洲玉米螟高毒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突变株. 廖先清,周荣华,刘芳,张志刚,饶犇,陈伟,王开梅. 2018

[18]亚洲玉米螟化性遗传规律研究. 黄艳玲,袁海滨,李启云,高月波,张正坤,王振营. 2015

[19]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及其利用. 宋彦英,王振營,何康來,文麗萍. 1998

[20]相对湿度对复苏后亚洲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存活及化蛹的影响. 周大荣.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