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雁成

作者: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作者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改良;选择效率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1 期

页码: 102-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采取不同的常规育种策略和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了提高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改良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杂交转育过程中,采用杂交后代与萝卜质不育系杂交,可使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不具备恢复基因的单株在花期表现出来,无须测交即可进行选择;杂交后代通过小孢子培养,可将稳定纯合时间由传统自交8个世代缩短到3个世代;通过萝卜特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精度,减少筛选所需的人力、土地和时间,选择效率提高90%。试验筛选出19个在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能够扩增出单一、易于辨别的谱带的SCAR标记引物,其中10个引物在现有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均能检测出特异标记。筛选出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的特异分子标记与前人研究存在差异,标记相似系数为48.28%~93.10%。通过分子标记无法区分高硫甙和低硫甙恢复系,选育低硫甙萝卜质不育恢复系还需要借助品质分析仪。成功筛选得到6个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低硫甙、抗寒、结角正常、农艺性状优良的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为将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杂种优势应用于我国油菜生产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李敏,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 2009

[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 R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 2011

[3]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三系选育. 王华,赵继献,候国佐,张瑞茂. 1993

[4]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5]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秦信容,杜才富. 2006

[6]甘蓝型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恢复系6215R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2009

[7]早熟甘蓝型油菜恢复系YD 1021 R的选育. 汤勇,罗遵喜,杜才富,秦信蓉,张星星,喻时周. 2014

[8]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张瑞茂,侯国佐. 2002

[9]甘蓝型油菜双低pol CMS恢复系2350C的选育与应用. 张超,李大雄,罗莉斯,曾兵. 2014

[10]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何惠萍. 2008

[11]甘蓝型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1990

[12]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HF16-1400R的选育及应用. 何惠萍,侯燕,侯国佐,侯剑. 2013

[13]抗菌核病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雷蕾,梁龙兵,秦信蓉,喻时周,徐静,陈丽,侯燕,杜才富. 2020

[14]一个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董云麟,杜禾. 1993

[15]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16]甘蓝型油菜抗除草剂恢复系18Z363苯磺隆抗性剂量筛选. 张超,代文东,王军,唐容,黄莎,杨克相,饶勇. 2019

[17]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HY15AB”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杨立勇,蒋美艳,顾龙弟,钱小芳. 2010

[18]甘蓝型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的选育. 张俊英,蒋美艳,李延莉,江建霞,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7

[19]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王汉中,王新发,刘贵华,郑元本,杨庆. 2004

[20]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赵磊,曹金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