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试验鲜食大豆性状和产量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玉梅

作者: 张玉梅;蓝新隆;滕振勇;林秀美;陆佩兰;林国强;胡润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鲜食大豆;区域试验;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2 年 009 期

页码: 84-88

摘要: 通过对2021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各试点鲜食大豆的性状表现和产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区(漳州、翔安、泉州)播种期可以提早到2月底,各试点鲜食大豆最长和最短采收日数相差15.9d,采收期持续时间相差9d;鲜食大豆产量试点内区组、试点、品种、试点与品种间互作差异极显著,7个试点小区平均鲜荚产量9.81~21.21kg;漳州点表现最好,产量最高,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单株2粒以上标准荚数最多;并对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生产和各地区品种选用以及提高试验效果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性状相关性分析. 何团结. 2009

[2]黑龙江省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区域试验. 范丽娟. 2017

[3]2010年广州市国家冬作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李小波,刘晓津,张小兰,何琴,彭晓江,方志伟. 2011

[4]1998-2013年山西省审定棉花品种性状评价. 潘转霞,朱永红,夏芝,赵俊侠,石跃进,刘巷禄. 2015

[5]鲜食大豆区试高产性、稳产性分析方法的评选.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徐泉方. 2006

[6]杂交水稻新品种安优5819的主要性状变异分析. 陈惠查,阮仁超,李其义,涂敏,陈能刚,游俊梅,焦爱霞,向明,谭金玉. 2015

[7]油研7号和油研10号的主要性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黄世芹,李超,林茂,周治黔. 2010

[8]黄河流域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主要性状评价. 张香云,崔瑞敏,耿军义,王兆晓,郭宝生,刘素恩,刘存敬,刘敏彦. 2008

[9]不同鲜食春大豆品种设施栽培熟期及产量变化特点. 吴春芳,卞晓春,尹淑瑜,夏礼如. 2014

[10]江苏省鲜食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辉明,姜永平,韩阳瑞. 2009

[11]播期对大棚栽培鲜食春大豆产量的影响. 夏礼如,邱海荣,崔世友. 2013

[12]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套作的产量及主要性状变化. 包斐,王桂跃,卢德生. 2013

[13]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 包斐,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卢德生,王桂跃. 2016

[14]鲜食糯玉米-鲜食大豆不同间作行比配置下产量与综合效益分析. 李红梅,冒宇翔,章慧敏,周广飞,张振良,郝德荣,陆虎华,陈国清,薛林,石明亮,黄小兰,宋旭东. 2023

[15]播种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表型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连金番,姬月梅,罗瑞萍,赵志刚,张娇,沈静,吴国华,马广福. 2021

[16]成都地区不同播期鲜食大豆品种筛选初报. 周永航,陈四维,钟文娟,陈正杰,戢沛城,蒋理,宛永露,石盛佳,牟方生,毛正轩,杨泽胡. 2021

[17]不同鲜食大豆品种在桂西北山区天峨县的适应性评价. 郭昌永,陈渊,梁江,郭小红,韦清源,陈文杰,汤复跃. 2021

[18]甜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临河试点试验初报. 贾志平,袁生荣,张玉霞,任俊伟,王瑞,郭海静. 2012

[19]GGE双标图在马铃薯品种适应性及产量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评价. 李亚杰,李德明,范士杰,何建强,刘毅,张俊莲,白江平,王蒂. 2016

[20]引进果蔗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研究.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李向勇,王代谷.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