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中单909农艺性状和产量对密植的响应及其在东北不同区域的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振伟

作者: 宋振伟;齐华;张振平;钱春荣;郭金瑞;邓艾兴;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植株形态;生产力;区域差异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2 年 38 卷 12 期

页码: 2267-22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增密是实现东北春玉米大面积增产的关键技术,水热和土壤等区域生态条件是决定作物密度高低的关键因素。东北的区域生态条件差异显著,阐明作物对密度和区域生态条件的综合响应对东北春玉米增密增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中单909为供试品种,在代表东北不同生态条件的辽宁沈阳、吉林公主岭、黑龙江哈尔滨、吉林桦甸和吉林洮南等5个试验点设置密度试验,研究春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对密度和区域生态条件的综合响应。结果表明,密植导致株高与穗位高增加,茎粗降低。区域生态条件主要影响玉米株高,对茎粗和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随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加,尤其是随热量条件改善,群体LAI呈显著增加趋势。在一定范围内,密植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力弥补单株生产力的下降,从而获得高产;本试验条件下,中单909在9.00万株hm–2左右密度下的密植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区域间因生态条件不同,高产种植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适宜密植范围在8.6~9.6万株hm–2之间。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遮阴和种植密度对东北春玉米穗部发育和植株生产力的影响. 陈涛,宋振伟,张明,闫孝贡,朱平,任军,邓艾兴,张卫建. 2016

[2]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3]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II.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4]耐低磷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幼苗的生长及磷素分配特征. 陈宇,张慧,薛艳芳,刘霞,高文伟. 2015

[5]玉米子粒脱水研究与机械粒收对策. 明博,王克如,谢瑞芝,侯鹏,李少昆. 2018

[6]玉米田养鹅系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杂草生物量关系研究. 王树文,陈双龙,张永锋,边步云,赵新颖,李晓辉,李淑芳,李忠和. 2019

[7]半干旱区地膜覆盖及补灌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郑立龙. 2015

[8]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 钱春荣,于洋,郝玉波,宫秀杰,姜宇博,李梁,吕国依,杨忠良,王俊河,侯国强. 2022

[9]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李志明. 2011

[10]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11]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杨武兴,刘永贤,秦祖臻,陈仁钦,黄家训,陆春燕. 2012

[12]玉米新品种迪卡008种植密度试验. 卢亚妮,牙祖韧,郭万生. 2009

[13]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株系间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金明华,李继竹,于铁,杨巍,杨伟光. 2009

[14]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15]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胡青妞,曹玉华,黄璐,夏来坤. 2010

[16]玉米灌浆至成熟期四种密度下子粒内含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鹏文,刘鹏飞. 1997

[17]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亮,张宝石,王洪山,李钦德,付俊,杨海龙,常程,申卓. 2007

[18]数量遗传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石明亮,薛林,程玉静,胡加如,陈国清,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冒宇翔. 2012

[19]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惠惠,杨吉顺,李耕,刘鹏,董树亭,杨今胜,柳京国. 2012

[20]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分布与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耕,杨今胜,杨吉顺,柳京国,刘鹏,董树亭.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