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芒果炭疽病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锐
作者: 李锐;赵家华;郑服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化学防治;咪鲜胺;多菌灵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04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1-3+8
摘要: 在大田测定了25% 咪鲜胺与多菌灵混剂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25% 咪鲜胺与多菌灵的混合比例为1∶1,混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25% 咪鲜胺·多菌灵混剂600、800和1 000倍稀释液的试验区,其芒果炭疽病病情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喷施45% 咪鲜胺1 000倍稀释液和喷施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的试验区;而单独喷施45% 咪鲜胺1 000倍稀释液与喷施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的试验区的病情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25% 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芒果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而且其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咪鲜胺或多菌灵。
分类号: S436.67
- 相关文献
[1]芒果炭疽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王燕平,刘旭,陈松,刘虹伶,张翠翠. 2024
[2]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陈宏州,杨红福,姚克兵,庄义庆,缪康,束兆林. 2017
[3]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菌的鉴定及对4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许媛,成玮,颜伟中,肖婷,王建华,吉沐祥,杨敬辉. 2020
[4]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联合毒性效应. 李健,吴声敢,赵慧宇,杨桂玲. 2019
[5]2014年海南省橡胶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 曹学仁,车海彦,杨毅,罗大全. 2015
[6]加工方式对芒果干制过程中保鲜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 尤娟,郭宏斌,曾绍东,刘元靖,王明月. 2016
[7]3种杀菌剂在北京林地食用菌中的残留与安全性评价. 贺敏,罗梅梅,王纪华,马智宏,刘宇,王守现. 2015
[8]苹果枝干轮纹病防治技术研究. 李美娜,王金友,周宗山,乔壮. 1997
[9]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卢晓雪,聂国嫒,孙海燕,张金凤,陈怀谷,魏利辉. 2018
[10]新农药噻霉酮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王晓敏,刘清国,龚德勇. 2013
[11]肉桂醛乳油防治芒果炭疽病及对芒果保鲜的效果. 何衍彪,弓德强,柳凤,詹儒林,赵艳龙,常金梅. 2012
[12]昆虫肠道木霉及其对芒果炭疽病菌拮抗作用. 任森,胡伊慧,张漫漫,高圣风,侯巨梅,刘铜. 2022
[13]影响芒果炭疽病病斑扩展的因素. 张欣,高爱平,刘增亮,张贺,蒲金基. 2009
[14]芒果尖孢炭疽病病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张俊,吕延超,刘晓妹,张欣,张贺,蒲金基. 2011
[15]药剂干扰对芒果炭疽病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的影响. 肖厚贞,方佳,王绥通,林运萍. 2009
[16]中国芒果炭疽病菌复合种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测定. 郭珍妮,唐利华,黄穗萍,李芝义,郭堂勋,莫贱友,李其利,余知和. 2020
[17]芒果炭疽病发生特点及果实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顾晓军,张燕宁,张兰,蒋红云. 2015
[18]海洋细菌AiL3防治芒果炭疽病研究. 余莎,詹儒林,何红,汪远,李琳. 2011
[19]红树内生细菌菌株Kc-38的抗菌物质及对采后芒果炭疽病的防效. 汪远,詹儒林,何红,吕柱彬,余小琴,梁永琪,陈鸿宇. 2011
[20]芒果炭疽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评价. 蒲金基,张贺,杨石有,汪国湘,刘晓妹.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嘌呤饮食对金黄地鼠血脂变化和病理损伤的影响
作者:贺亮;李庆香子;李锐
关键词:金黄地鼠;尿酸;血脂;肾损伤
-
小麦穗型相关生长素通路基因发掘及TaARF23-A与小穗数关联分析
作者:谭丹;陈家婷;郜钰;张晓军;李欣;闫贵云;李锐;陈芳;常利芳;张树伟;郭慧娟;畅志坚;乔麟轶
关键词:小麦;穗型;生长素;TaARF23-A;小穗数;分子标记
-
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
作者:姜南;李学威;张楠;李锐;朱红娇;洛桑顿珠;巴桑旺堆
关键词:牦牛;能量;蛋白质;瘤胃发酵;微生物区系
-
粗叶榕茎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贺春萍;胡月;吴贺;梁艳琼;李锐;林金晶;陆英;吴伟怀;易克贤
关键词:
-
水稻抗倒伏性评价方法及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欧阳慧;杨贤莉;王立志;张天驰;迟力勇;赵茜;张喜娟;李明贤;李忠杰;李锐;孙兵;武小霞;吴立仁;吕国依;姜树坤
关键词:水稻;倒伏;评价方法;诱发原因;抗倒机理
-
牦牛乳营养成分及泌乳量的提升措施
作者:王嘉琪;修雨荷;何罗彬;李锐;巴桑旺堆;姜南
关键词:牦牛乳;泌乳量;乳腺
-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
作者:郑肖兰;鲁海菊;崔昌华;郑服丛;谭施北;习金根;易克贤
关键词:碳元素;农业;土壤;植物;双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