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O_2/氨基淀粉黏合剂秸秆炭的结构及除磷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恩惠

作者: 孙恩惠;钱玉婷;靳红梅;黄慧;武国峰;常志州;黄红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材料;磷;黏合剂;秸秆炭;表面性质;多孔性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7 年 08 期

页码: 211-218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将秸秆粉用氨基淀粉黏合剂均相包覆,并掺杂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O_2),采用原位发泡、炭化处理技术制备成纳米SiO_2/氨基淀粉黏合剂秸秆炭(掺杂纳米SiO_2秸秆多孔颗粒炭,nano SiO_2/AR-biochar)。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热稳定性(thermogravimetry,TG)、扫描电镜-能谱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S)、比表面积与孔分析(Brunauer,Emmett and Teller,BET)、氮气吸附和压缩测试等技术手段对nano SiO_2/AR-biochar的孔结构特征、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及压应力进行系统表征,并研究了nano SiO_2/AR-biochar对磷酸根吸附过程等温线及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掺杂nano SiO_2/AR-biochar孔结构分布匀称、比表面积大幅改善;TEM和SEM发现,掺杂nano SiO_2秸秆多孔颗粒炭材料的表面可形成类似海绵絮状结构,为炭材料提供较高的吸附位点;掺杂nano SiO_2可显著提高炭材料的机械压缩性能,当掺杂量为秸秆粉质量的6%时,压缩强度由3.89 MPa增加到7.96 MPa,增幅达104.6%。由于纳米SiO_2的掺杂,nano SiO_2/AR-biochar具有了更强除磷效果,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短时间内(5 min)其吸附率可高达18.42 mg/g,体现了该掺杂纳米二氧化硅秸秆多孔颗粒炭具有良好的除磷特性。

分类号: TB34

  • 相关文献

[1]纳米TiO_2-LDPE复合材料包膜控释肥残膜的降解特性. 李丽霞,曹兵,李鸿雁,肖强,倪小会,徐秋明. 2014

[2]水耕年限对黄棕壤发育的水稻土的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姜军,赵安珍,杨聪,朱大威,徐仁扣. 2011

[3]嘧霉胺悬浮剂的润湿性能及其靶标表面性质研究. 王振,李光玉,高越,范仁俊,张润祥. 2012

[4]中国杏文化传承与今用. 张加延,张铁华. 2019

[5]可食用火龙果纸制备技术的研究. 谭琳,葛宇,周兆禧,张萌雅,王南. 2020

[6]多功能型明胶黏合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良,吴瑀婕,杨静,马晶晶,杨彪,邹烨,王道营,徐为民. 2022

[7]植物盐舔砖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 董静,洪立洲,刘冲,朱小梅,贺亭亭,邢锦城. 2024

[8]适合黏虫板高效重复利用的黏合剂筛选试验. 王宝驹,李远新. 2012

[9]镉污染土壤中施用秸秆炭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伟明,张庆忠,陈温福. 2009

[10]施用秸秆炭对土壤钾淋洗量的影响. 邢刚,张庆忠,王绍斌,郭伟. 2009

[11]秸秆和秸秆炭对黑土肥力及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 朱兴娟,李桂花,涂书新,杨俊诚,郭康莉,冀拯宇,刘晓,张建峰,姜慧敏. 2018

[12]氧化铁改性秸秆炭吸附铬(Ⅵ)性能研究. 李际会,王鹏,庄克章,卞建波,唐洪杰,郭艳萍,宋吉青. 2019

[13]氧化铁改性秸秆炭吸附铬(Ⅵ)性能研究. 李际会,王鹏,庄克章,卞建波,唐洪杰,郭艳萍,宋吉青. 2019

[14]两用核雄性不育新材料的发现与研究初报. 郭国强,郭民奇,尹明,尹建英,孟卫东. 2004

[15]创面敷料的生物多糖大分子材料现状与展望. 庞浩. 2017

[16]4个苹果新品种(材料)叶片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综合评价. 吴亚维,郑伟,杨华,韩秀梅,罗昌国,宋莎. 2014

[17]部分观赏水稻材料的农艺性状比较. 黄萌,王建平,乔中英,朱勇良,陈培峰,董明辉,谢裕林. 2013

[18]手工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李艳,靳同红,牛宝振,徐楠. 2008

[19]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利用现状综述. 王雪. 2009

[20]设施果菜水肥一体化材料装备选型分析. 董环,娄春荣,王秀娟,何志刚.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