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田苘麻田间发生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金蓉

作者: 贾金蓉;耿志同;王月超;李欣怡;孙明雨;马红;谷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苘麻;出苗;株高;鲜重;大豆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316-3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黑龙江省大豆田苘麻的危害也显著加重。掌握苘麻在大豆田中的发生规律,抓住防除苘麻的关键时期,可以更好地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除策略。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初步分析了苘麻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拔除处理的苘麻种群数量达79.0株/m~2,显著高于不拔除处理的苘麻累计出苗数18株/m~2,且不拔除处理苘麻累计出苗数比其最高值33.8株/m~2减少了46.75%。5月下旬到9月初苘麻的株高及鲜重变化曲线呈S形,即表现“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大豆播种后10~20 d为苘麻出苗高峰期,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苘麻快速生长期,7月下旬苘麻进入开花结实期,8月中旬苘麻种子逐渐成熟,9月初苘麻种子大部分成熟。单株苘麻的生物量和结籽量随着出苗时间的推迟而降低。5月下旬到7月上旬出苗的苘麻均能开花结实完成整个生长繁殖过程,且出苗越早的苘麻开花期越长,苘麻蒴果的平均直径更大,单蒴果平均种子数更多,结实能力更强。7月中旬以后出苗的苘麻不能开花无生殖生长。

分类号: S451.224

  • 相关文献

[1]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朱宝国. 2020

[2]河北省滨海沙地应用保水剂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郑振宇,王文成,李赵嘉,孙宇,胡爱双,肖丹丹,张晓栋. 2018

[3]多效唑与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生理效应的初步研究. 黄凌洪,潘华,柳岸峰,李湘民. 2005

[4]5种微生物制剂对甜瓜苗期的作用效果. 耿保进,刘会,石凤仙,高秀芳. 2010

[5]氯酯磺草胺与甲咪唑烟酸复配防除香附子效果及对紫花苜蓿安全性. 苏旺苍,杨慕菡,薛飞,孙兰兰,徐洪乐,吴仁海. 2024

[6]噻吩磺隆对苘麻的活性测定及对大豆的选择性试验. 王义生,徐研,董珈奇,苏前富,张伟,付蕾,李洪来. 2017

[7]土壤结皮对大豆出苗的影响及黄淮海地区的关键解决技术. 武婷婷,吴存祥. 2017

[8]暴雨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大豆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林英杰,赵平,于晓娟,葛海玲,张晓冬,刘文龙,刘满成. 2024

[9]大豆室内耐冷筛选及其在田间的应用研究. 李育军,常汝镇,赵玉田,孙建英. 1992

[10]NaCl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商蕾,张洁,张孟臣,王冬梅. 2010

[11]大豆主茎节数、节间长度遗传分析及与株高关系研究. 闫昊,王博,刘宝泉. 2010

[12]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王磊,胡凯凤,谷勇哲,邱丽娟. 2022

[13]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胡喜平,赵海红,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 2009

[14]大豆喷施多效唑增产又防倒. 王金龙,陈存来. 1999

[15]大豆株高QTL的定位与整合分析. 孙亚男,齐照明,单大鹏,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10

[16]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闫昊,刘宝泉,王博. 2009

[17]大豆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威,许亚男,许文静,张红梅,刘晓庆,王琼,崔晓艳,陈新,王显生,陈华涛. 2024

[18]大豆耐旱选择群体基因型分析与株高QTL定位. 李灿东,蒋洪蔚,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庆山,胡国华. 2011

[19]过量表达大豆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GmIPMDH促进植株开花和生长. 刘薇,王玉斌,李伟,张礼凤,徐冉,王彩洁,张彦威. 2024

[20]大豆株高QTL的“整合”及Overview分析. 高利芳,郭勇,郝再彬,邱丽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