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免耕抛栽高桩再生集成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见平

作者: 徐志德;熊继东;李彦宁;罗赫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中稻;免耕抛栽高桩再生;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03 年 18 卷 0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杂交中稻免耕抛栽高桩再生栽培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为期2a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的关键在于:选用优良的再生稻组合;抛栽后撒施1次30%抛秧一次净进行田间除草;适宜的抛栽密度为21万丛 hm2;在中稻收割前12d施用尿素150kg hm2,收割后再立即施用尿素150kg hm2;留桩高度以40cm(留倒2节)为宜。运用该集成技术种植,中稻加再生稻产量可达12~13t hm2,与双季稻全年产量水平相当,但再生稻米质更优,且省工省成本,可提高经济效益2876.4元 hm2。

分类号: S511.32

  • 相关文献

[1]资优1007在湖南溆浦试种示范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宋顺和,谌良生,赵炳然. 2009

[2]杂交中稻Ⅱ优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况浩池,徐富贤,洪松,郑家奎,熊洪,王贵雄. 2001

[3]高产抗病广适型杂交中稻川谷优64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张林,熊洪,徐富贤,朱永川,刘茂,郭晓艺,蒋鹏. 2016

[4]冬水田杂交中稻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与植株性状研究. 张林,熊洪,朱永川,郭晓艺,方递端,范青华,陈昌荣,陈应平,刘茂,周兴兵. 2009

[5]重穗型杂交中稻组合的特点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吴文革,沈绪波,陈周前. 2000

[6]两优959在海南三亚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刘海,苏卓,邓小林. 2014

[7]高直链淀粉型杂交中稻新品种川谷优6684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张林,熊洪,徐富贤,朱永川,刘茂,郭晓艺. 2014

[8]优质高产杂交中稻Q优12中稻再生稻生产表现及栽培技术. 鲁远源,李贤勇,王楚桃,樊仕勇,李代林,凌家虎. 2012

[9]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的主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潘皓,王井章,胡达礼,万余花,刘宜宾,潘熙淦. 2004

[10]氮对两个杂交中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利,游艾青,余延车,费震江,范先鹏,戚华雄,熊桂云,胡刚,杨国才,吴家琼,徐岚. 2009

[11]杂交中稻抽穗期天气对结实率的影响. 彭菊,张上都,伍祥,石邦志,陈文强,周乐良. 2016

[12]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中稻早熟高产配套技术定量研究. 杜胜德,段翔. 1993

[13]杂交中稻发根力及根系活力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 徐富贤,郑家奎,蒋开锋,朱永川,张乃周,林青松,王贵雄,李永东. 2002

[14]杂交再生稻开花期耐寒性及安全抽穗期研究. 张景国. 1991

[15]再生稻穗部性状与母茎叶片的关系. 徐富贤,洪松. 1995

[16]杂交中稻各叶面积与叶效率的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 徐富贤,洪松. 1995

[17]杂交中稻各叶位叶片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徐富贤,洪松. 1993

[18]杂交中稻新品种两优1528制种技术. 杨金松,张再君,邱东峰. 2009

[19]四川不同生态区水稻高产低耗抗逆稳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Ⅱ 川西平原两熟田杂交中稻高产低耗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谭中和,张景国,吴素芬,金问模. 1987

[20]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关系研究. 张林,万绪奎,朱永川,熊洪,郭晓艺,周兴兵,刘茂.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