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忠宝
作者: 徐忠宝;刘爱萍;吴晋华;黄海广;徐林波;高书晶;乔艳荣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巴彦淖尔市封育飞播管理站
关键词: 草地螟;白僵菌菌株;营养条件;菌丝生长;孢子产量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11 年 28 卷 06 期
页码: 1149-11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3个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菌株均以有机碳作为碳源,且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蔗糖次之,而对于无机碳仅Bb-S05菌株可少量利用。氮源以酵母粉培养效果最佳。当C∶N=40∶8时,3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产量最高。Fe3+、Mn2+微量元素组合对Bb-D01促进作用最大;Fe3+、Zn2+组合,Fe3+、Zn2+、Mn2+组合对Bb-S05有促进作用,而且Fe3+、Zn2+、Mn2+组合效果最佳;对Bb-Y03而言,添加任何单元素或多元素组合对其菌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分类号: S476.12
- 相关文献
[1]不同营养条件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黄春燕,万鲁长,单洪涛,张玉涛,李志勇. 2006
[2]不同营养条件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万鲁长,黄春燕,单洪涛,张柏松,孙树凯,宇仁娥. 2005
[3]不同培养条件对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影响. 许世洋,方香玲. 2024
[4]白灵菇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研究. 李冠喜,邵世光,华国栋,张灿宏. 2006
[5]竹黄子座形成及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的基本营养条件. 刘永翔,刘作易,全宇. 2011
[6]戊糖乳杆菌YY112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王明哲,杨颖,唐伟敏,刘哲,孙培龙,陆胜民. 2020
[7]不同营养条件对小菜蛾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刘敏,吕要斌,章金明. 2018
[8]‘丰水’梨二次开花过程中枝皮和花芽有机营养变化特征. 钟必凤,李文贵,邓家林,张绍铃. 2016
[9]营养条件和寄主密度对椰甲截脉姬小蜂子代的影响. 韦曼丽,金启安,吕宝乾,温海波,陈青,彭正强. 2012
[10]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于海洋,王延锋,史磊,潘春磊,盛春鸽,王金贺,刘姿彤,张鹏,董雪梅. 2019
[11]新抗生素杀枯肽发酵营养条件的研究. 谢庆,蒋振海,黄友亮. 1992
[12]草地螟发生动态及其危害监测. 云晓鹏,白全江,刘茂荣,赵存虎,白树林,哈森,郝永强,张庆萍. 2010
[13]主要天敌种类对苜蓿地草地螟种群的调控作用. 罗礼智,胡毅,康爱国. 2007
[14]我国迁飞性害虫频繁暴发成灾的思考. . 2000
[15]草地螟不同蛾龄成虫飞行能力和行为的研究. 李光博. 1991
[16]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条件和低温贮藏. 韩海斌,姜珊,王建梅,刘爱萍,黄海广,徐林波. 2018
[17]我国草地螟的寄生蜂及其与寄主的关系. 罗礼智,程云霞,江幸福,张蕾. 2018
[18]绿眼赛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草地螟的控害作用. 李倩,程云霞,罗礼智,杜芹,江幸福,张蕾. 2017
[19]草地螟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及雌雄鉴别方法. 胡敏,程云霞,张蕾,罗礼智,季荣,江幸福. 2020
[20]双斑截尾寄蝇卵及幼虫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观察. 罗礼智,潘贤丽.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青海草原毛虫雌蛾性腺气味受体基因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作者:刘占玲;高书晶;韩海斌;唐德靖;孔一森;潘学能;周渊涛
关键词:青海草原毛虫;气味受体;性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谱分析
-
毛足棒角蝗对高效氯氰菊酯、印楝素和苦参碱的敏感性监测及解毒酶活性分析
作者:高海燕;杨旭兵;闫锋;孙彦楠;韩海斌;高书晶
关键词:毛足棒角蝗;抗药性;解毒酶活性;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
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怡;韩海斌;尹强;徐林波;张玉;王联德;林克剑
关键词:紫花苜蓿;连作障碍;自毒作用;功能微生物;农业措施
-
亚洲小车蝗响应高效氯氰菊酯胁迫的转录组及抗性相关基因分析
作者:高海燕;杨旭兵;闫锋;孙彦楠;张玉;高书晶
关键词:亚洲小车蝗;转录组;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差异表达
-
六斑平颜蚜蝇雄虫对雌性腺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作者:李彦如;史丽;韩海斌;刘爱萍;陈国泽
关键词:性信息素;蚜蝇科;平颜蚜蝇属;GC-MS;EAG;Y型嗅觉仪
-
青海草原毛虫雌雄成虫翅的感器种类与分布
作者:寇桂香;高书晶;来有鹏;韩海斌;牛烁;周渊涛
关键词:青海草原毛虫;翅;扫描电镜;感受器
-
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作者:于世成;修志君;白松林;班瑞娟;徐林波;王凤梧;王千军;李云霞;张笑宇
关键词:燕麦炭疽病;禾谷炭疽菌;杀菌剂;毒力;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