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及在北京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梅丽

作者: 梅丽;董雯怡;周继华;刘勤;宋慧欣;王俊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鲜食玉米;甘薯;产量;效益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54-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以BF1(国内PBAT材料)、BF2(进口PBAT材料为主)和BF3(国内PPC材料)3种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PE(普通聚乙烯)和LD(裸地)作对照,系统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以及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墒情、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不及PE地膜,但均优于LD,可使鲜食玉米和甘薯提早成熟,产量和外观品质提升。其中,BF1和BF3处理的鲜食玉米产量分别为18 652.66和18 125.73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BF2和LD处理;BF1和BF3处理的甘薯产量分别为31 586.16和29 933.48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LD处理。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鲜食玉米和甘薯上的经济效益均高于LD,不及PE地膜,其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BF1>BF3>BF2。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在北京的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应优先选用BF1,通过应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替代PE地膜,实现地膜应用的无污染。

分类号: S531`S513

  • 相关文献

[1]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张林,武文明,周登峰,彭晨,王世济. 2024

[2]甘薯-鲜食玉米套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吴巧玉,邓仁菊,罗密,何天久. 2022

[3]不同行比配置对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体系产量效益的影响. 肖富良,肖国滨,郑伟,肖小军,吕伟生,李亚贞,黄天宝,吴艳. 2021

[4]生物降解膜对黄土旱塬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磊,樊廷录,赵刚,党翼,徐静,王文俊,李尚中,张建军. 2022

[5]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 郭波,杨振兴,何文清,刘家磊. 2023

[6]不同覆盖栽培对旱作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磊,樊廷录,闫妍,徐静,赵刚,党翼,张建军,李兴茂,李尚中. 2023

[7]生物降解地膜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辛承松,罗振,唐薇,张冬梅,岳镇,李维江,孔祥强. 2017

[8]不同地膜类型对大棚丝瓜生长的影响. 吉茹,栾改琴,刘慧颖,冯翠,钱巍,薛世洲. 2023

[9]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对南疆棉田籽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夏文,林涛,邓方宁,何文清,汤秋香. 2020

[10]不同有机肥、覆膜处理对坡田旱改水耕地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詹丽钏,周子榆,陈松,王丹英,胡帅栋. 2025

[11]生物降解地膜和灌溉定额对棉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 王一帆,林涛,王冬,王新翠,张昊,刘海军,陈茂光,汤秋香. 2024

[12]甘薯节能气控保鲜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殷俊峰,谢春萍,王林坤,叶克连,董军,杨普,程华平,伍玉菡. 2009

[13]围绕市场抓调整 发展甘薯增效益. 高广金,刘作斌,董华林. 2000

[14]果园套种甘薯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王自力,秦家范,李小艳,韩聚东,刘忠玲,杨育峰,潘晓东,彭绍峰,陈璐. 2022

[15]甘薯芝麻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解备涛,张海燕,汪宝卿,段文学,张立明. 2017

[16]甘薯—鸡生态种养模式技术及效益初探. 刘明,李洪民,张爱君,陈晓光,靳容,张立平,唐忠厚. 2018

[17]鲜食玉米津鲜糯102的品种特征及栽培技术要点. 张旭,楼晨军. 2005

[18]提高鲜食玉米制种产量和纯度的几点建议. 杨兆顺,赵忠宇. 2005

[19]甜、糯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的冬种表现及评价. 林尤珍,符书贤,熊怀阳,侯本军. 2017

[20]云南省近年审定鲜食玉米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 冯素芬,刘元剑,许蕊淇,张薇.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