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凤鸣

作者: 李凤鸣;付彦鹏;任丽华;柳金库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春玉米;水土保持;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辽宁农业科学

ISSN: 1002-1728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48-52

摘要: 为探究辽西地区玉米生产适宜的秸秆还田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 0.5、0.75、1、1.5 kg/m24 个秸秆还田量处理,以不还田为对照.探讨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并采用TOPSIS-熵权法遴选适宜的秸秆还田量.结果表明,当秸秆还田量为 0.5 kg/m2 时(S1),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产量提升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分别提升 3.19%和 13.59%;当秸秆还田量为 0.75 kg/m2 时(S2),对成熟期 0~20 cm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提升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分别提升 10.83%、40.21%和48.67%;当秸秆还田量为1.0 kg/m2 时(S3),对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0~20 cm土壤含水率提升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分别提升 5.05%、3.66%、5.54%;当秸秆还田量为 1.5 kg/m2 时(S4),对土壤铵态氮提升效果显著,较对照提升 18.48%.通过TOPSIS-熵权法可得,当秸秆还田量为 0.75 kg/m2 时,对土壤含水率、养分含量和春玉米产量等方面综合提升效果最好.

分类号: S513%X71

  • 相关文献

[1]春玉米灌浆成熟期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石俊杰,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马孝义,张燕新. 2012

[2]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2019

[3]秸秆还田方式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钱春荣,葛选良,樊景胜. 2019

[4]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刘艳,叶鑫,包红静,王晓晖,隽英华. 2023

[5]东北黑土区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特征. 蔡红光,梁尧,闫孝贡,刘剑钊,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2016

[6]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吐丝期根系 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姜英,王峥宇,廉宏利,王美佳,苏业涵,田平,隋鹏祥,马梓淇,王英俨,孟广鑫,孙悦,李从锋,齐华. 2020

[7]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李骁,姜蓉,侯云鹏,何萍,邹国元,徐新朋,樊代佳,何新,何文天. 2023

[8]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解文艳,樊贵盛,周怀平,关春林,杨振兴. 2011

[9]生猪养殖粪污与秸秆混合还田对吉林省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路杨,隋丽,周佳玲,常帅,赵宇,杜茜,张正坤,李启云. 2022

[10]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杨宁,冯良山,李开宇. 2016

[11]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吕艳杰,于海燕,姚凡云,曹玉军,魏雯雯,王立春,王永军. 2016

[12]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谢佳贵,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李前,王立春. 2014

[13]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杨振兴,李红梅. 2013

[14]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白伟,逄焕成,牛世伟,蔡倩,安景文. 2015

[15]贵州春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养分积累及利用效率对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的响应. 谢婷婷,肖厚军,陈云梅,胡岗,秦松,赵伦学,何成兴,赵欢. 2022

[16]长期施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刘艳,孙文涛,邢月华,蔡广兴. 2020

[17]轮耕条件下土壤改良及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研究. 王平,陈娟,谢成俊,王国宇,温健,张丽娟. 2018

[18]贵州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对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响应. 谢婷婷,肖厚军,赵欢,秦松,芶久兰,赵堂甫,胡岗,赵伦学,何成兴,张萌,魏全全. 2020

[19]培肥措施对侵蚀坡耕地春玉米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周丽娜,孙婕,雷金银,王天宁. 2015

[20]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王振忠,李庆康,吴敬民,钱永根,赵金元,顾建东.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