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豹

作者: 徐豹;路琴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半野生;半栽培;栽培大豆;开花模式;花荚脱落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88 年 02 期

页码: 103-112

摘要: 同步观察了44—45°N的野生、半野生、半栽培、栽培型大豆花荚形成和脱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以及各部分的干物分配。发现:1.单株粒数、荚数、花数、分枝级数和分枝数、茎长和粗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长度,开花、结荚、鼓粒、成熟的始期到终期的天数,百粒重等数量性状,一般均随进化而呈连续性变异,且表现上述生物学性状之间的明显相关性。2.四种类型大豆的开花均按“上行轮圈模式”进行。3.四种类型大豆的花荚脱落率均在55%以上,收获指数均在43—47%之间,这种相似性反映了种间系统发育上的同源性。本试验的开花资料可供种间杂交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DTA-6和S3307对大豆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调控的效应. 崔洪秋,冯乃杰,孙福东,刘春娟,何天明,赵晶晶,刘洋,龚屾,师臣. 2016

[2]海南羊山地区半野生荔枝种质的ISSR分析. 魏守兴,罗海燕,谢子四,罗石荣,陈业渊. 2009

[3]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基因逃逸检测及分子验证. 周波,关荣霞,陶波,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2005

[4]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分布及定植特征. 肖佳雷,姜立超,尹静,来永才,李炜,毕影东,刘明,刘淼. 2015

[5]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测定及其与大豆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宋向东,张之鑫,王巍巍,富健. 2010

[6]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测定及其与大豆品质的相关性分析(摘要)(英文). 宋向东,张之鑫,王巍巍,富健. 2010

[7]略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 郭文韬. 2004

[8]栽培大豆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及定位. 吴伟,李洪杰,王晓鸣,朱振东,东方阳. 2010

[9]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何真,韵晓东,武凯,姬虎太,常建忠,乔麟轶,郑军. 2015

[10]中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种胚超氧物歧化酶的酶谱型及其地理分布. 徐豹,庄炳昌,路琴华. 1990

[11]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超氧物歧化酶的比较. 徐豹,庄炳昌,路琴华,吕景良. 1989

[12]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 庄炳昌,王玉民,徐豹,席以珍. 1997

[13]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庄炳昌,王玉民,徐豹,惠东威,顾京,陈受宜. 1994

[14]栽培大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基因SNP5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张春宝,尹光,赵洪锟,刘晓东,董英山. 2010

[15]栽培大豆蛋白亚基11S/7S组成及过敏蛋白缺失分析. 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刘章雄,郭顺堂. 2004

[16]野生大豆*栽培大豆RIL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SNP偏分离分析. 刘德泉,聂波涛,邱红梅,陈亮,陈健,崔正果,姬文秀,王跃强. 2023

[17]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SSR分析. 赵洪锟,王玉民,李启云,张明,庄炳昌. 2001

[18]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 陈影,张晟瑞,王岚,王连铮,李斌,孙君明. 2019

[19]野生大豆细胞质有益基因转移的遗传研究. 王瑞霞,李玉清,邱丽娟,郑翠明. 2009

[20]大豆萌发期对6℃低温的反应. 李育军,赵玉田,常汝镇,梁博文,孙建英.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