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DNA导入小麦后D_0代的幼胚离体培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春雷

作者: 叶春雷;欧巧明;倪建福;杨随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幼胚培养;花粉管通道;外植体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07 年 08 期

页码: 3-5

摘要: 对导入高粱、豌豆、长穗偃麦草等供体DNA后的10个春小麦组合进行了幼胚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胚龄为15 d左右,幼胚长1.5 mm左右时,剥取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73.8%,绿苗诱导率平均为157.2%,幼胚平均直接成苗率为24.1%。经过离体培养挽救了为数不多的导入后代,并可进行加代培育,缩短了育种周期。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四川小麦优良受体基因型筛选及农杆菌转化因素优化. 张洁,宣朴,余桂容,张军,陈谦,王颖,尹春蓉,郭元林. 2019

[2]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3]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姚翠琴,邵琳,苏敬国,李新杰,王子霞. 2010

[4]γ射线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变效应的研究. 何世贤,姚文国,时香玉,刘金元,孙桂芝. 1993

[5]麦芽提取物对小麦幼胚成苗培养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6]小麦品种无性系变异改良技术研究. 许玉娟,朱晋云,杨丽萍,亢秀丽,张明义. 2007

[7]利用无性系变异改良定型小麦品种的研究. 朱晋云,许玉娟,杨丽萍,亢秀丽,张明义. 2006

[8]小麦幼胚培养与幼粒破眠的比较. 孙果忠,马民强,柴建芳,赵和,谢晓亮,王海波. 2000

[9]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10]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秦琳,李杉,崔凯荣,王亚馥,倪建福,周文麟. 1997

[11]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优质亚基基因的研究初报. 唐凤兰,张晓东,王广金,李忠杰,张宏纪,孙岩. 2002

[12]不同抗旱性小麦愈伤组织的快速诱导. 邵艳军,李广敏,商振清. 1998

[13]基因型和外植体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 余桂容,宋军,徐利远,张莲,蒋云. 2012

[14]如何加快作物遗传改良的速度. 王海波,王彦霞,赵和. 2003

[15]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力的遗传研究. 徐星明,于飞,胡适全. 1991

[16]幼胚培养创造2抗白粉病簇毛麦6VS端体. 李辉,陈孝. 2002

[17]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萝卜与大白菜的属间杂种. 赵德培. 1983

[18]提高小麦×鸭茅状摩擦禾杂交组合的小麦单倍体植株成苗率的探索. 刘少翔,闫贵云,孙玉,孙善澄. 2008

[19]我国新育成小麦主推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张伟,赵佩,杜丽璞,王轲,叶兴国. 2013

[20]非AA染色体药用野生稻的利用研究. 冯锐,郭辉,唐建淮,朱汝才,刘百龙.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