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和秸秆覆盖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养分流失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海涛

作者: 姚莉;朱永群;王宏;许文志;王谢;林超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深松;秸秆覆盖;粉碎秸秆;水分养分流失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52-57+1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旨在明确深松和秸秆覆盖2种措施在紫色土坡耕地中的水分养分流失特征规律,利用径流小区,结合平作、垄作、深松、完整秸秆覆盖和粉碎秸秆覆盖措施共设置9个试验处理,开展了2年的田间试验,对产量、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径流中的养分流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与平作相比,深松可显著增加壤中流量和壤中流中的总氮浓度,增加39.6%的总径流,以及85%的总氮量流失,同时还会降低玉米产量。(2)秸秆覆盖降低地表径流,增加壤中流量和壤中流中的总氮浓度,总径流增加6.4%,总氮量流失增加9.4%,秸秆覆盖对产量无显著影响。(3)粉碎秸秆覆盖的地表径流总氮浓度比完整秸秆覆盖处理低43.2%,2种覆盖方式在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壤中流总氮损失上无显著差异。(4)深松+垄作处理养分流失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产量最低,不适合在紫色土坡耕地应用。本研究阐明了深松和秸秆覆盖在紫色土坡耕地上相对新型的2种耕作措施在紫色土坡耕地上的产量效应和水土养分流失特征,为该措施在紫色土坡耕地利用的可行性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分类号: S157.1

  • 相关文献

[1]深松与秸秆覆盖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郭书亚,付国占,王振华,顾顺芳,李亚贞. 2012

[2]玉米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碳平衡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李磊,李晓慧,剡龙强,朱志明,樊丽琴,纪立东. 2023

[3]秸秆颗粒不同量还田对设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王永庆,张莉,王鑫博,董睿潇,李玉义,张宏媛,逄焕成,王婧. 2023

[4]粉碎秸秆还田量对盐碱地青贮玉米根系特性、干物质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李磊,朱志明,纪立东. 2024

[5]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深松蓄水耕作技术研究. 边少锋,马虹,薛飞,杨双,谭国波. 2000

[6]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闫伟平,边少锋,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7]一种新型深松、分层深施肥联合作业机. 王进朝,张西群,温长文. 2010

[8]深松条件下春玉米花后衰老过程中根系生物学变化特征. 曹庆军,姜晓莉,杨粉团,李刚,陈喜凤. 2014

[9]深松对土壤结构及玉米根系的影响(英文). 闫伟平,边少锋,谭国波,赵洪祥,李海,张丽华,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10]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2011

[11]深松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强,王雪娇,张琛平,张建强,刘志雄,解飞,李强. 2016

[12]辽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深松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邹洪涛,张玉龙,黄毅,宋浩文,虞娜,张玉玲,孙占祥. 2009

[13]辽宁省深松作业模式应用研究. 范玉萍. 2015

[14]1S-2型深松铲柄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赵大为. 2010

[15]1S3型深松整地机应用效果试验. 刘刚. 2011

[16]深松在玉米大垄双行疏密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张旭. 2011

[17]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实施要点. 吕东山. 2012

[18]北方旱地用行间振动深松机的设计与试验. 王彬,马蕾,李维华. 2014

[19]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战秀梅,彭靖,李秀龙,李亭亭,韩晓日,宋涛,潘全良. 2014

[20]深松技术在农田实践中的问题探讨. 刘刚,董向辉,刘戈,国委文,张旭.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