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近缘种茶尺蠖的抗菌肽基因在抵抗EoNPV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毛腾飞

作者: 毛腾飞;付建玉;孙亮;周孝贵;白家赫;肖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灰茶尺蛾;小茶尺蠖;EoNPV;抗菌肽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472-4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和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危害茶园的两近缘种害虫。用小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 NPV)喂饲两近缘种茶尺蠖,10 d后小茶尺蠖的死亡率为100%,而灰茶尺蛾的死亡率仅为35.5%。以感染病毒的两近缘种3龄幼虫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抗菌肽基因,通过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显示小茶尺蠖和灰茶尺蛾的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蛋白均分别归为一个分支;进一步采用qPCR检测发现,病毒处理后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基因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均表达上调,gloverin基因在12 h达到最大值,moricin基因在48 h达到最大值,且gloverin和moricin基因在灰茶尺蛾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茶尺蠖,而attacin基因在病毒侵入后的不同时期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表达量是变化的,推测gloverin、moricin和attacin基因可能与病毒的侵入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抗菌肽基因在昆虫与病毒互作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分类号: S435.711

  • 相关文献

[1]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两近缘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白家赫,唐美君,殷坤山,王志博,肖强. 2018

[2]浙江茶区茶尺蠖两近缘种的遗传分化及分布. 白家赫,王志博,肖强. 2018

[3]茶尺蠖对不同品系EoNPV敏感性的地理差异研究. 王晓庆,彭萍,胡翔,段小凤,林强. 2013

[4]3种抗生素处理对灰茶尺蛾内生菌群的影响. 王志博,白家赫,周孝贵,郭华伟,肖强. 2021

[5]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袁志军,张传溪,肖强,殷坤山. 2013

[6]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及高效毒株筛选. 唐美君,郭华伟,葛超美,殷坤山,肖强. 2017

[7]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的初步研究. 罗宗秀,李兆群,蔡晓明,边磊,陈宗懋. 2016

[8]我国华东地区两种茶尺蛾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姜楠,刘淑仙,薛大勇,唐美君,肖强. 2014

[9]EoNP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袁志军,肖强,殷坤山. 2012

[10]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对EoNPV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席羽,殷坤山,肖强. 2011

[11]EoNPV不同品系的致病力及增效作用的研究. 王晓庆,冉烈,彭萍,胡翔. 2015

[12]恒温下灰茶尺蛾种群两性生命表的研究. 袁争,张家侠,曹士先. 2020

[13]不同添加剂组合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朱丽莉,陶宇航,顾永芳,杨何,任荣清,蒋秀全,韩勇. 2013

[14]蛋鸡复合饲料添加剂的筛选. 李莉娜,朱丽莉,粟朝芝,吴仙,王德凤,韩勇. 2013

[15]6×His-tag在抗菌肽表达纯化中的应用及其对抗菌肽活性的影响. 牛明福,李翔,邢广旭,张红梅,宫强. 2008

[16]抗菌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策略. 杨勇,金德俊,余维维,秦梦茹,吴碧舟,徐泽平,饶犇. 2017

[17]蝉拟青霉代谢产物中抗菌肽分离纯化试验初报. 党向利,厉晓腊,刘又高,金轶伟,陈官菊,潘益虎,柴一秋. 2014

[18]酪蛋白抗菌肽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代永刚,吴琼,南喜平,刘兆国. 2012

[19]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王亚平,余维维,秦梦茹,杨勇,金德俊,饶犇. 2018

[20]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王浩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