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的毒性及与其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芙萍

作者: 卢芙萍;赵冬香;刘业平;王爱萍;陈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荔枝蝽;印楝种子提取物;等位酶;基因型;等位基因;选择性致死作用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06 年 49 卷 02 期

页码: 241-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用5.2mg/mL(LC50)的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1龄若虫进行急性毒性处理,24h死亡率为51.8%。通过等位酶分析检测了死亡与存活试虫两种酶(PGI和MDH),两个基因座(Pgi和Mdh)上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印楝种子提取物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致死性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种子提取物对具有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个体的致死性存在差异。在Pgi基因座上,Pgi-bb基因型死亡率最高,为84%,Pgi-aa和Pgi-cc基因型死亡率较低,分别为0和7%,且与死亡率最高的Pgi-bb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基因座Mdh上,Mdh-aa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高(93%),而具有Mdh-cc基因型的个体全部存活了下来,另外3个基因型Mdh-ab、Mdh-bb与Mdh-bc死亡率居中,都与Mdh-aa、Mdh-cc基因型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等位基因上,Pgi-a和Mdh-c个体的死亡率都最低,与各自其他两个等位基因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印楝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存在选择性致死作用。这种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敏感性与其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之间显明的相关关系提示我们,可将荔枝蝽种群中对印楝种子提取物敏感性低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去监测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抗性状况。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绵羊X染色体59194976位点多态分析及其与尾(臀)脂性状相关性研究. 王世银,张伟,沈敏,李欢,梁耀伟,杨井泉,高磊,甘尚权,王新华. 2013

[2]X染色体一处新发现的SNP位点在脂尾(臀)、瘦尾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检测及分析. 张伟,宋天增,沈敏,梁耀伟,杨井泉,高磊,刘守仁,王新华. 2013

[3]中国主栽香菇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叶翔,黄晨阳,陈强,王钰,张金霞. 2012

[4]绵羊X染色体59327581位点在3种不同尾型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检测及分析. 甘尚权,张伟,沈敏,梁耀伟,杨井泉,高磊,刘守仁,王新华. 2013

[5]3个牛品种UCP3基因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研究。. 李秋玲,许尚忠,昝林森,高雪,张争锋,任红艳,陈金宝. 2006

[6]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别香菇栽培品种初探. 叶翔,黄晨阳,王钰,张金霞. 2011

[7]5号染色体两候选SNP基因定位以及与绵羊臀尾性状的关联分析. 唐红,徐梦思,孟季猛,周平,王立民,沈敏,高磊,石国庆,刘守仁,王新华,杨井泉,甘尚权. 2016

[8]绵羊X染色体59578440位点多态分析及其与尾(臀)脂性状相关性研究. 甘尚权,张伟,沈敏,李欢,梁耀伟,杨井泉,高磊,刘守仁,王新华. 2013

[9]李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颜福花,刘先葆,徐象华,李作洲,郁香荷,吴连海,蔡礼鸿. 2008

[10]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 曹喆,谷安琳,赵来喜,刘昊,戎郁萍. 2008

[11]桃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及品种基因型指纹利用. 李长林,高丽,刘先葆,颜福花,蔡礼鸿,朱更瑞. 2008

[12]中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等位酶多样性及其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分析. 魏兴华,汤圣祥,江云珠,余汉勇,裘宗恩,颜启传. 2003

[13]果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李慧峰,车根,李林光,杨建明,王宏伟. 2009

[14]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Ⅰ4个天然居群等位酶水平的分析. 裴颜龙,王岚,葛颂,王连铮. 1996

[15]几种不同种源远志等位酶与可溶性蛋白鉴别研究. 赵云生,万德光,陈新,田洪岭. 2011

[16]梨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胡红菊,王友平,张靖国,田瑞,陈启亮,杨晓平. 2008

[17]我国芒果主要栽培品种等位酶分析. 姜成东,蔡胜忠,王家保,李绍鹏,卢业凌,谭金红. 2008

[18]应用形态、等位酶和SSR标记研究水稻矮仔占衍生品种的遗传差异. 余汉勇,魏兴华,王一平,袁筱萍,汤圣祥. 2004

[19]海南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 姜成东,蔡胜忠,肖翔,肖小军,卢业凌. 2009

[20]海南岛蝗虫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卢芙萍,候建勇,赵冬香,王爱萍,陈青.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