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神雌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代红

作者: 黄代红;王志博;杨丽芳;石福臣;李后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气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传粉前后;黑面神;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

期刊名称: 广西植物

ISSN: 1000-3142

年卷期: 2020 年 007 期

页码: 1010-10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该文以与头细蛾传粉相关的叶下珠科植物黑面神为材料,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了该物种雌花传粉前后释放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探索了三者间花气味的异同,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该物种传粉前、传粉期和传粉后的雌花气味中共分离出22种挥发物(传粉前12种,传粉期15种和传粉后13种),以脂肪族衍生物和萜类物质为主.3-己烯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顺-乙酸-3-己烯酯、反-β-罗勒烯、β-石竹烯、β-蛇麻烯、反,反-α-金合欢烯和长叶烯是其主要挥发物.传粉前后雌花气味的化学种类及组成发生了显著分化,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各时期主要挥发物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反-β-罗勒烯在传粉期含量最高,而在传粉后显著下降,3-己烯、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顺-乙酸-3-己烯酯在传粉前含量均最高,β-石竹烯含量在传粉后显著升高,且长叶烯仅在传粉后出现.在传粉期和传粉后β-蛇麻烯和反,反-α-金合欢烯的含量均显著上升.同时,传粉期雌花的释放量明显高于传粉前和传粉后的.综上结果显示,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发生了质与量的改变.初步推测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的分化可能会有效阻止头细蛾对其进行再次访问,限制头细蛾在其雌花中过度产卵,进而来减少传粉头细蛾对宿主种子的取食,这无疑对维持叶下珠科植物-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意义.

分类号: Q946

  • 相关文献

[1]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准确性检验——以邱北冬蕙兰为例. 胡世保,辛荣仕,郭红艳,王晓洁,张自斌,程瑾. 2018

[2]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3]藏区传统青稞发酵酒的风味特征剖析. 王雪薇,江伟,孙志伟,栾春光,薛洁,全莉,武运,张玉红. 2018

[4]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不同花色紫薇的挥发性物质检测. 林霞,陈峥,刘波,朱育菁,李慧敏. 2018

[5]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树花茶香气成分. 陈丽华,吕新,韦航,毛文龙,李玥仁. 2021

[6]青稞原料与青稞酒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贾福晨,辜雪冬,薛洁,薛蓓,张玉红,张晓蒙,于佳俊,孙志伟. 2020

[7]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金蜜柚天然花香成分的分析. 郑云云,黄锐敏,陈美卿,苏德森. 2020

[8]动物性食品中雌激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慎苓,连玉晶,衣恒磊,刘大程,张禧庆,郑振佳. 2020

[9]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10]顶空固相微萃取全麦粉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徐鑫,毛红艳,王仙,哈力旦·依克热木,于明. 2018

[11]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山葵中异硫氰酸酯. 梅文泉,汪禄祥,方海仙,邵金良,陈兴连. 2016

[12]厚朴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指纹图谱建立. 雷咪,杨敏,张林碧,王华清,刘义梅,黄传奇,廖朝林. 2015

[13]离体培养的普通百里香苗中精油提取及化学成分分析. 李晓东,杨莉,徐世千,李建国,程智慧,党建章. 2011

[14]不同萃取方法提取青稞老酵馒头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江竑宇,李梁,张文会,罗章,刘振东. 2019

[15]顶空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4种金华红茶香气成分. 张琳,鲁成银,陈红平,张颖彬,罗文文. 2021

[1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1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罗布麻蜂蜜中脂肪酸. 王建梅,刘河疆,马玉娥,安冉,孙婷,杨莲. 2016

[1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苏尼特羔羊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 乌兰塔娜,玛丽娜,德力格尔桑,尤美云. 2005

[1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豆类中植物甾醇形态及含量. 王东晖,张玥,范蓓,张丽静,沈超,王凤忠. 2017

[20]基于HS-SPME-GC-MS法测定酸橙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 张睿胤,成凤,郑亚杰,陈鹏,陆英,袁建华,李先信,唐其.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