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糯玉米正反交F_1代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华兵
作者: 卢华兵;石丽敏;胡贤女;吕桂华;陈坚剑;郭国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糯玉米;正反交;产量;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15 年 56 卷 05 期
页码: 633-634
摘要: 以2个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和浙糯玉6号正反交种子为材料,对2个品种正反交种子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糯玉5号正反交组合多数性状差异不明显,浙糯玉6号产量等5个性状有显著差异,说明玉米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在一些品种中细胞质遗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正反交杂优效应分析. 张彪,梅碧蓉,郑涵琪,李祥艳,康继伟,陈洁,谭君,何文铸. 2014
[2]种植密度对甜糯玉米新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玉浩,蒙云飞,贺囡囡,韦桂旺,韦爱娟,王珊,冯云敢. 2025
[3]不同亲本细胞质源对甘蔗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影响. 岑华飞,黄玉新,张荣华,刘昔辉,贤武,雷敬超,周珊,张革民. 2015
[4]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_1代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段有厚,邹剑秋,卢峰. 2014
[5]玉米自交系不同穗行杂交种与正反交杂交种产量差异研究. 潘敏娜. 2011
[6]玉米正反交对主要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邢锦丰,李妍妍,黄长玲. 2009
[7]玉米甜糯双隐性DH系品质及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特性. 张垚,杨跃华,孔亮亮,刘俊峰,崔阳,宋俏姮. 2021
[8]甜糯玉米糯玉一号不同播种期试验. 王瑞莲,王艺煊,杨毅成,康洪彪,李成,张春,王兆娟. 2020
[9]种植密度对浙糯玉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2
[10]适宜饮料加工的鲜食玉米品种筛选. 李鸿,杨华,吴毓,蒋志成,冯定明,黄旋,周茂林. 2023
[11]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姚国民,杨宏伟,陈茹. 2024
[12]猪正反交F1代背最长肌中H3.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丁仁博,苏浩,胡耀东,石蕊,高树文,王丽娟. 2011
[13]甘蔗正反交对光合特性及主要产质量性状的差异研究. 唐仕云,王伦旺,李翔,黄海荣,黄家雍,谭芳,黎焕光,方锋学. 2011
[14]龙眼优良杂交株系的SSR鉴定. 魏秀清,许玲,章希娟,许家辉. 2017
[15]肉羊二元杂交生长发育和配合力分析. 钱宏光,刘佳森,李蕴华,巴图,张立岭. 2006
[16]基于越橘南高丛与北高丛正反交群体的果实贮藏相关性状筛选及其遗传倾向. 刘有春,刘威生,王兴东,杨艳敏,魏鑫,孙斌,张舵,杨玉春,刘成,李天忠. 2020
[17]大茎野生种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反交F_1代材料的耐旱性评价. 俞华先,桃联安,田春艳,经艳芬,安汝东,郎荣斌,边芯,周清明,孙有芳,杨李和. 2019
[18]小麦地方品种蚂蚱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SSR分子标记. 段霞瑜,周益林,徐世昌. 2007
[19]家蚕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正反交间的差异研究. 柳新菊,祝新荣,夏建国,孟智启,俞碧华. 2010
[20]QTL遗传效应正反交差异研究. 王志伟,王清连,张永山.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东阳市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作者:金怡;厉永强;石丽敏;何伯伟
关键词:中药材;发展;对策;稻药轮作
-
低温胁迫对不同甜玉米品种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吴振兴;陈坚剑;王婷甄;吕桂华
关键词:甜玉米;低温胁迫;萌发;抗氧化酶
-
浙甜20特征特性及巴中地区种植技术研究
作者:陈坚剑;伍和平;吴振兴;岳战平;韩海亮;王婷甄;吕桂华
关键词:甜玉米;播期;密度;种植技术
-
降解膜对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刘玉兵;曹春信;黄洪明;卢华兵;吕学高;刘新华
关键词:生物降解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
-
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江县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梁圣;宋费玲;韩海亮;岳战平;吕桂华
关键词:鲜食玉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缓释肥一次性施肥;产量
-
浙江地区重金属低积累旱粮作物品种筛选
作者:姜建武;孙叶芳;卢华兵;施腾楠;张敏
关键词: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旱粮
-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甜玉米糖分的影响
作者:陈坚剑;张华沛;王宣怀;吴振兴;李向楠;吕桂华
关键词:甜玉米;贮藏温度;贮藏时间;籽粒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