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锯鱼(Amphiprion)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及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迎娣

作者: 李迎娣;孙志宾;马爱军;杨敬昆;刘志峰;于宏;赵亭亭;常浩文;朱理光;刘诗颖;曲江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锯鱼;内参基因;TYR基因;qPCR;geNorm;Norm Finder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50-1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双锯鱼(Amphiprion)亦称为海葵鱼,又称为小丑鱼,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水观赏鱼。目前国内在双锯鱼的胚胎发育、人工饲养以及形态学观察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有效成果,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较少。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双锯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成鱼组织的内参基因,分析酪氨酸酶(TYR)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和白条双锯鱼(A.frenatus)为材料,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对18SrRNA、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Ef-1α(转录延伸因子基因)和β-actin(β-肌动蛋白基因)这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通过ge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最后以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参考,研究TY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双锯鱼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18S和β-actin的表达量相对于其他基因较为稳定;在双锯鱼的不同组织中,稳定性依次为18S>β-actin>Ef-1α>GAPDH。以18S作为内参基因时分析发现TYR基因的表达在双锯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体节期表达量最高;在双锯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眼、尾和红皮中表达量最高。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铁炮百合'萨莉'鳞茎各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qPCR内参基因筛选和验证. 张达,李莲莲,吴学尉,王天喜,刘海英,李缘,王丽花. 2024

[2]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进行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吴建阳,何冰,杜玉洁,李伟才,魏永赞. 2017

[3]杜鹃红山茶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及验证. 刘小飞,于波,黄丽丽,孙映波. 2020

[4]鹿茸组织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张然然,刘华淼,邢秀梅,胡大勇. 2015

[5]水稻缺素胁迫下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内参基因的选择. 陈玉,郭海萍,谢华安,张建福,王宗华. 2013

[6]植物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胡瑞波,范成明,傅永福. 2009

[7]鹿茸组织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张然然,刘华淼,邢秀梅,王磊. 2015

[8]大蒲莲猪不同发育阶段组织RT-qPCR分析中适宜内参基因筛选. 王彦平,朱荣生,王怀中,王诚,呼红梅. 2018

[9]用于荔枝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克隆及稳定性分析. 魏永赞,赖彪,胡福初,李晓静,胡桂兵,王惠聪. 2012

[10]花鲈病毒感染后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应用. 杨宏伟,刘振兴,郝乐,马江耀,梁志凌,马艳平,曹俊明. 2020

[11]双锯鱼属(Amphiprion)四种鱼种比较胚胎学研究和进化探讨. 张薇,孙志宾,马爱军,夏丹丹,王婷,于宏. 2018

[12]水貂TYR基因T138A位点多态性及其与毛色性状的关联分析. 宋兴超,徐超,刘宗岳,杨童奥,岳志刚,刘琳玲,丛波,杨福合. 2017

[13]鸭TYR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朱志明,郑嫩珠,缪中纬,郑丽祯,李盛霖,陈晖. 2008

[14]一例东北马鹿白化病的病例分析. 陈旭,唐丽昕,邢秀梅,董崇山,王莘皓,高鹤轩,苏伟林,刘欣. 2024

[15]家禽羽色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陈晓燕,郑嫩珠,朱志明,缪中纬,辛青武. 2012

[16]绵羊和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分子鉴定. 王绍伟,简莹娜,赵萍,陈胜利,郝华芳. 2016

[17]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Hsp90 mRNA在温度刺激和鳗弧菌感染下的表达特征. 生安志,鞠辉明,李贵阳,李杰,莫照兰. 2016

[18]玉蜀黍黑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段丽萍,曹言勇,李会勇,陈洵,石磊. 2018

[19]ACT1-qPCR定量分析弓形虫内参引物的筛选与鉴定. 郭海婷,陈志宝,李中原. 2018

[20]绿盲蝽八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李彬,张赛,王晨蕊,王桂荣,刘杨.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