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措施对鄂西土地整治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大兵

作者: 徐大兵;邓建强;上官力;覃永生;佀国涵;袁家富;赵书军;王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地整治;水土流失;壤中流;地表径流;团粒结构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5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53-56+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土地整治区建立12°坡度径流小区,定量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前期地膜覆盖(前膜)、前期地膜后期秸秆覆盖(前膜后秸秆)、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全膜)和裸露处理对土地整治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膜后秸秆处理2013年和2014年径流总量分别比前膜、全膜处理减少了61.10%和43.10%,37.32%和14.71%,径流泥沙损失量分别减少了82.71%和40.38%,67.13%和4.25%。前膜后秸秆处理2013年和2014年地表径流占总径流量62.04%和55.49%。全膜处理地表径流量和地表径流泥沙损失量分别占42.81%~43.98%和37.65%~44.65%。前膜、前膜后秸秆和裸露地表径流泥沙损失量占全部径流的55.00%~88.00%。与裸露相比,不同覆盖措施增加了0.25~1mm土粒的流失。总之,前膜后秸秆作为一种有效的覆盖措施能够减少土地整治区域水土流失。

分类号: S157

  • 相关文献

[1]不同覆盖措施对鄂西土地整治区养分流失的影响. 徐大兵,邓建强,上官力,覃永生,佀国涵,袁家富,赵书军,王瑞. 2016

[2]应用欧洲分布式WaSiM-ETH模型模拟中国南方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文过程. 王毅,张斌,Harald Zepp. 2012

[3]扭黄茅+三芒草群落对干热河谷区雨后径流的再分配作用. 杨淏舟,王艳丹,岳学文,余建琳,史亮涛,冉林,何光熊. 2021

[4]干热河谷雨养坡地剑麻和番麻的径流分配作用及水土保持效应. 何光熊,易克贤,陈何龙,陈涛,王艳丹,张梦寅,岳学文,金杰,史亮涛. 2019

[5]耕作方式和土层厚度深度对紫色土胶体迁移的影响. 王宏,徐娅玲,刘海涛,林超文,张奇. 2020

[6]三峡库区坡耕地免耕秸秆覆盖下氮磷流失特征. 李刚浩,夏颖,黄敏,范先鹏,吴茂前,程子珍,夏淑洁. 2023

[7]西宁周边山地主要人工林群落土壤团粒分形特征与土壤养分及抗蚀性分析. 郑淑霞,马玉林,王占林. 2013

[8]轮作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19

[9]轮作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德光,吴玥,宋秀丽,陶波,谷景龙,董璐铭,季生栋,韩业辉. 2019

[10]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 冯瑞云,王慧杰,郭峰,闫贵云,车丽,古晓红,陈稳良. 2015

[11]旋耕除茬整地试验研究. 佟培生,曹雨,何志,边少锋. 1998

[12]红壤丘陵区坡地降雨壤中流产流过程试验研究. 王峰,沈阿林,陈洪松,陈家宙. 2007

[13]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李太魁,杨小林,花可可,寇长林. 2018

[14]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张斌艳,何光熊,王艳丹,杨淏舟,余建琳,冷鹏,方海东,史亮涛,冉林. 2025

[15]望谟县乐旺镇推动土地流转发展甘蔗生产的做法与启迪. 杨莉蓉,周正邦,朱文华. 2013

[16]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贡献率测度研究进展. 刘巧芹,刘玉,胡永翔. 2016

[17]国内外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研究分析及对上海的借鉴思考. 龙腾,孙彦伟,马佳. 2020

[18]基于双重自组织模型的土地整治项目区时空配置研究. 任艳敏,徐亚辉,刘玉,唐秀美,王学东. 2017

[19]基于RRM模型的华池县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 王同伟,胡云龙,鲁晋,程文仕,刘金荣. 2018

[20]中国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与路径分析. 唐秀美,潘瑜春,刘玉,管宁,魏永.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