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昭龙

作者: 吕昭龙;蒋晶晶;李继平;翟艳青;惠娜娜;王立;马生彪;郑果;漆永红;王森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苹果;云南链核盘菌;褐腐病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23 年 32 卷 003 期

页码: 488-4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甘肃省静宁县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对采自该地区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将菌株分离纯化后,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β-微管蛋白基因(p-Tubulin,TUB2)和 Laccase(Lcc2)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常规PCR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云南链核盘菌(Monilia yun-nanensis),可同时侵染不同品种果实,致病性结果显示对'秦冠,'富士,'新红星,有致病性,而对'嘎啦'致病性较弱.

分类号: S436.611.1

  • 相关文献

[1]甘肃部分地区苹果褐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蒋晶晶,周昭旭,杜蕙,吕昭龙,王春明,郭建国,张新瑞,李继平. 2023

[2]晚熟桃采后褐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 张娜,郑香香,于晋泽,阎瑞香,关文强. 2018

[3]津黑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苗国辉,闻凤英,张耀伟. 2012

[4]樱桃褐腐病测报及其生产防治关键技术. 盛玉,陈红莉,谢庆梅,周晖,张金云,潘海发. 2021

[5]桃褐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陈策. 2009

[6]利用葡萄籽油防治桃子采后褐腐病的研究. 张殿朋,韩雪梅,卢彩鸽,张晓元,刘伟成. 2013

[7]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鉴定. 蓝国兵,何自福,罗方芳,汤亚飞,佘小漫,杜振国. 2014

[8]秋葵褐腐病病原鉴定. 王琳,林宝祥,刘通. 2018

[9]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五十五)茄子褐纹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钏锦霞,卯婷婷,李宝聚. 2013

[10]糙皮侧耳褐腐病和褐斑病病机理研究初报. 万鲁长,宫志远. 2001

[11]采后果实褐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凡先芳,王宝刚,曾凯芳. 2015

[12]白灵菇褐腐病防治药剂药效评价. 初占宇,贾培松,罗影,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付永平,李玉. 2022

[13]异菌脲对桃树褐腐病防效和膳食风险评估. 张颂函,陈秀,李玉博,黄兰淇,高永东,赵莉. 2023

[14]植物提取物对桃采后褐腐病(Monilinia.fracticola)的防治研究. 李美霞,冯晓元,邓西民,李文生. 2004

[15]湖南省柑桔贮藏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 1988

[16]基于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的桃褐腐病抗性评价. 沈志军,田雨,蔡志翔,徐子媛,严娟,孙朦,马瑞娟,俞明亮. 2022

[17]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融合群鉴定. 何苏琴,文朝慧,白滨,荆卓琼. 2019

[18]50%特克多SC防治蘑菇褐腐病的研究. 刘勇. 2004

[19]防治匙叶天南星褐腐病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欧壮喆,张扬,潘礼增,黄奉,陈采平,李庆生. 2003

[20]兰州百合褐腐病罹病根和根盘及鳞片分出的真菌和卵菌. 白滨,何苏琴,于安芬,荆卓琼,李瑞琴,徐瑞,柳利龙.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