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介导外源基因进入植物细胞的瞬时表达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颖

作者: 李颖;崔海信;宋瑜;李瑶;黄金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纳米基因载体;植物细胞;瞬时表达;拟南芥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9 年 42 卷 06 期

页码: 1918-19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医学方面的大量研究证实,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作为一种新型阳离子多聚物基因载体可以吸附和浓缩DNA,通过与细胞膜亲和粘附和细胞吞噬作用运载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并实现表达。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索PEI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获得瞬时表达的可能性。【方法】制备PEI/DNA复合物,利用凝胶阻滞分析PEI与DNA的结合情况,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PEI/DNA复合物的形态。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不同N/P比条件下PEI/DNA复合物对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的转化效率,并与PEG转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EI与DNA的质量比为5﹕1~1﹕4,PEI可以与DNA稳定结合,形成粒径约100~200nm的球形复合物。PEI/DNA复合物对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的转化效率随其N/P比的增大而提高,N/P=5时PEI的转化效率达到最高且明显高于PEG介导的转化效率,N/P>5时转化效率反而下降,容易使细胞破碎和变形。【结论】PEI作为一种新型的外源基因运送载体对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具有良好的介导基因转移效果。

分类号: S336

  • 相关文献

[1]基于纳米基因载体的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王安琪,朱华新,赵翔,崔建霞,王琰,崔海信. 2018

[2]一步法制备磁性PEI-Fe3O4/La(OH)3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磷的研究. 张一凡,徐行行,成家辉,宋小宝,杨梖,薛利红,何世颖. 2024

[3]两种阳离子纳米基因载体及植物基因介导效果的研究. 宋瑜,李颖,崔海信,李瑶. 2009

[4]籼稻原生质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可育植株. 颜秋生,张雪琴,滕胜. 1992

[5]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调节植物细胞离子跨膜运动研究进展. KONG Lin-gan,汪矛,LIN Jin-xing,王法宏. 2008

[6]冷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内膜系统反应动态. 王毅,方秀娟,付宏兰,马淑芳. 1996

[7]植物细胞染色体倍定鉴定方法. 魏爱民,杜胜利. 2001

[8]苹果树喷布碧护抗冻保花增产试验. 汪景彦. 2010

[9]利用增强子捕获突变技术研究水稻基因功能. 宛淑艳,张治国,郭玉棚,郑霞,孙学辉,吴金霞,路铁刚. 2005

[10]应用改进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水稻根尖细胞微管结构的观察. 计淑霞,盖国琛,戴绍军,刘炜. 2010

[11]0.14%MCP可湿性粉剂对菠菜保鲜效果试验. 王福建,李宝聚,石延霞,陈立芹. 2002

[12]介孔硅纳米粒作为植物细胞转基因载体的研究. 陆新华,孙德权,张秀梅. 2022

[13]~(60)Coγ射线对小麦、玉米和黑麦根尖细胞亚微结构的影响. 黄承彦,赵世绪. 1987

[14]两种质粒中gus基因在植物细胞和根癌农杆菌中的表达特性研究(英文). 黄永红,梅眉,曾继吾,周碧容,夏瑞,易干军. 2009

[15]植物细胞核内复制的分子机制. 王保,于贤昌,高建伟. 2009

[16]台湾植物组织培养系列报道Ⅵ水稻原生质体培养. 金波. 1992

[17]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幼胚瞬时表达. 吕瑞华,曹团武,陈耀锋,李春莲,任慧莉,郭月霞,曹欣,赵云祥. 2006

[18]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的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及应用. 邱礽,陶刚,李奇科,邱又彬,刘作易. 2009

[19]抗马铃薯Y病毒的ihpRNA高效茎长度的选择. 刘新建,陶刚,刘永翔,朱英,邱礽,李奇科,刘作易. 2011

[20]利用晚疫病菌无毒基因瞬时表达技术鉴定马铃薯抗病基因. 周晶,张子莹,路远,田振东,谢从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