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巴克氏菌调控小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杂交卵孵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志博

作者: 王志博;刘永健;白家赫;张欣欣;肖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尺蠖;近缘种;沃尔巴克氏菌;杂交卵;胞质不亲和;精子蛋白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22 年 008 期

页码: 999-10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对茶尺蠖两近缘种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2.5 mg/mL四环素浸液处理1 min后的新鲜茶树叶片连续饲喂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3代,建立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种群。通过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成虫分别与小茶尺蠖E.obliqua成虫进行杂交,探究Wolbachia对二者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同时利用iTRAQ技术检测并分析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精子蛋白的差异。【结果】与自然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相比,去除Wolbachia后的灰茶尺蠖与小茶尺蠖杂交卵孵化率从3.92%显著提高到56.20%,表明Wolbachia诱导胞质不亲合。精子蛋白差异分析显示,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的精子蛋白中,共有128个蛋白显著差异表达,其中KEGG数据库注释到45个差异蛋白富集到鞘脂类代谢、唾液分泌、溶酶体、鞘脂信号通路和鞘糖脂生物合成等106个通路中,其中鞘脂类代谢通路中与神经酰胺合成相关的神经酰胺酶和磷酸酯酶显著上调表达。【结论】共生菌Wolbachia通过胞质不亲和作用介导了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合子前生殖隔离,导致杂交卵的孵化率显著下降;Wolbachia可能通过鞘脂代谢通路实现了对雄性精子蛋白的修饰。

分类号: S435.711

  • 相关文献

[1]蚜虫共生细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李彤,蒋月丽,连红梅,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 2020

[2]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精子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韩伟东,王栋,郝海生,赵学明,杜卫华,朱化彬. 2009

[3]内共生菌Wolbachia在不同种群灰飞虱中的感染及对宿主生殖的影响. 谢霖,史燕洪,刘宝生,方继朝. 2015

[4]Wolbachia对苹果蠹蛾生殖调控的作用. 冯宏祖,曹玉,杨明禄,刘慧敏,许建军. 2015

[5]黄瓜及其近缘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及酶响应变化的研究. 叶德友,钱春桃,贾媛媛,张燕霞,陈劲枫. 2009

[6]不同地理种群美洲斑潜蝇及近缘种的rDNA-ITS1序列分析和比较. 杜予州,何娅婷,陆亚娟,陆自强. 2007

[7]基于DNA条形码对粘虫四种近缘种的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 程李莉,江幸福,程云霞,张蕾,罗礼智. 2017

[8]茄子近缘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庄勇,王述彬. 2009

[9]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和近缘种对白粉病的苗期抗性. 许红星,许云峰,耿立格,安调过. 2011

[10]基于生长年限对白及类药材militarine成分的积累影响研究. 朱新焰,王小庆,冯人和,左应梅,李纪潮,王丽,杨竹雅,王馨,张金渝,金航. 2023

[11]中国桃主要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的分子身份证构建. 陈昌文,曹珂,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 2011

[12]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贺丹霞,李立会. 2007

[13]甘蓝型油菜及近缘种中异质型ACCase亚基accD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伏林,吴关庭,郎春秀,刘仁虎,陈锦清. 2008

[14]新疆天山葱属根茎组野生植物收集研究初报. 陆峻 ,白玉亭,刘志勇,马盾,王威,王洁. 1998

[15]TaMyb2-Ⅱ基因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及其近缘种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王爱萍,毛新国,景蕊莲,昌小平,杨武德. 2006

[16]TaMyb2-Ⅱ基因在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及其近缘种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王爱萍,毛新国,景蕊莲,昌小平,杨武德. 2006

[17]基于红外光谱法的云南重楼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研究. 吴喆,王元忠,张霁,杨绍兵,张金渝,徐福荣. 2017

[18]茄子近缘种引种及种间杂交研究. 庄勇,王述彬. 2007

[19]梅与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明军,张启翔. 2012

[20]水生生物近缘种和产地的分子生物学判别. 孙超,苏彦平,刘洪波,杨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