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候信息图谱的耕地种植模式遥感监测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建斌

作者: 陶建斌;王昀;张馨月;姜启樾;吴文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物候信息图谱;种植模式;种植模式谱;贝叶斯网络;江汉平原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57 卷 004 期

页码: 663-678,中插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种植模式是作物种植的前后茬顺序的概括,反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物候特征,构建江汉平原地区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和种植模式谱,并实现该地区主要种植模式的提取.[方法]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支持下,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先验知识和不同种植模式所表现的物候差异,将植被指数变化过程和耕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差异进行图谱合一的表达,组成包含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以江汉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为例,将关键物候期植被指数的状态进行排列组合,建立植被指数状态到种植模式的信息重映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特有的物候知识进行物候特征挖掘,进行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谱的构建;进而利用朴素贝叶斯网络融合关键物候期影像和物候知识实现江汉平原种植模式的提取.采用基于知识概率编码的方法,对关键物候期的植被指数状态进行定量表达.[结果]构建了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发现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由8种种植模式构成:春单季、夏单季、春夏双季、夏秋双季、双季稻、经济作物、鱼塘、苗木或撂荒.提出的种植模式谱及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种植模式提取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出所有种植模式,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适用性.江汉平原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显著的夏秋双季扩张,以及春夏双季和夏单季减少的趋势.[结论]种植模式谱全面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的总体特征,提升了耕地利用方式监测的准确度,丰富了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内涵.本文方法得到的种植模式分布图可以作为作物制图的基础底图数据,也是种植强度制图的重要依据.

分类号: S127

  • 相关文献

[1]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小麦条锈病预测研究. 聂臣巍. 2014

[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模型. 袁德奎,姚鹏辉,徐晓甫,聂红涛. 2016

[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复合双轴转台精度推理研究. 李锟,王伟全,丁红昌,侯翰. 2023

[4]梨新品种"玉绿". 秦仲麒. 2010

[5]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 谢宁宁,曹凑贵,蔡体久,黄金鹏,程建平. 2008

[6]普通气候年景下江汉平原超级杂交稻结实率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吴晨阳,袁立,王晓玲,马国辉. 2010

[7]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锌素的平衡分析.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8]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9]江汉平原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适应性筛选研究. 王家栋,张谱海,谢远珍,朱心国,闫美英,曾庆利,谢文博,殷得所. 2018

[10]近20年来江汉平原耕地种植强度的空间格局. 陈瑞卿,陶建斌,徐猛. 2018

[11]江汉平原某牛场几种饲料作物生产模式的对比分析. 李晓锋,刘波,夏斌斌,张云,杨前平,索效军. 2020

[12]江汉平原典型小区域沟渠底泥氮磷含量及其空间变异. 聂玉莲,熊桂云,刘冬碧,黄敏,范先鹏,吴茂前,夏颖,刘毅. 2020

[13]江汉平原克氏原螯虾养殖池杀青苔药物调研与分析. 张涛,甘金华,陈建武,何力. 2021

[14]稻虾轮作模式下江汉平原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研究. 蔡晨,李谷,朱建强,彭亮,李继福,吴启侠. 2019

[15]江汉平原棉花—小麦种植制氮磷肥料的合理分配研究. 刘冬碧,陈琼星,肖习明,杨永成,熊桂云,夏颖,周建华,张胜陶. 2015

[16]江汉平原气候条件下小麦适宜播量研究. 张子豪,李想成,吴昊天,付鹏浩,高春保,张运波,邹娟. 2023

[17]江汉平原“一种两收”优良水稻品种筛选. 刘环,杜斌,刘章勇,何文静,邱先进. 2015

[18]硅、锌、硼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英文). 庄光泉,郭红艳,杨利,袁迎春,赵妍,童军. 2016

[19]江汉平原抗虫杂交棉品种产量鉴定. 王孝纲,别墅,张教海,夏松波,余隆新,夏关章. 2010

[20]江汉平原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特点. 谢超,贺敏,李传仁.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