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牧强度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思思

作者: 陈思思;王淼;张楚;辛晓平;朱晓昱;郭雷风;闫瑞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甸草原;放牧强度;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地上生物量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16-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依托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肉牛放牧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和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均显著降低。(2)不同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比与放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比也随之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不同土层下土壤各形态活性有机碳占比呈POC>EOC>MBC>DOC的趋势,且EOC、MBC和POC占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均呈下降趋势。(4)放牧强度与SOC和DOC呈显著负相关;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碳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DO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POC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水分与P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放牧会降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适度放牧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而且能增加土壤活性碳占比,且符合中度干扰的假说。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温带草甸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类群对模拟干旱的抵抗力与恢复力. 陈姿廷,鲁绍伟,李少宁,赵娜,徐晓天. 2023

[2]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的群落特征研究. 殷国梅,王明莹,梁宇. 2012

[3]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邓钰,柳小妮,闫瑞瑞,王旭,杨桂霞,任正超,辛晓平. 2013

[4]放牧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王旭,闫瑞瑞,邓钰,闫玉春,辛晓平. 2014

[5]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蒙旭辉,李向林,辛晓平,周尧治. 2009

[6]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特征分析. 陈宝瑞,朱立博,李刚,胡跃高,辛晓平. 2010

[7]发展牧业机械化加速草原的改良建设. 徐建波,马以礼. 2000

[8]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刘红梅,姬艳艳,张贵龙,李刚,杨殿林. 2013

[9]养殖池塘退塘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特征. 李玲云,韩婷婷,张黄琛,史荣君,齐占会,李俊伟,刘华雪,熊兰兰,黄洪辉. 2024

[10]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高翔,沈阿林,寇长林,马政华,王文亮,郭战玲. 2012

[11]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 2013

[12]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王永慧,杨殿林,红雨,赵建宁,轩青霞,霍莉莉,谭炳昌,修伟明,王丽丽. 2019

[13]耕作方式对潮土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姬艳艳,张贵龙,张瑞,刘玉升,杨殿林. 2012

[14]短期放牧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寒草甸土壤及微生物碳氮含量的影响. 李世卿,王先之,郭正刚,周杰,薛冉,沈禹颖. 2013

[15]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δ~(13)C值分布特征. 张林,孙向阳,乔永,高程达,曹吉鑫,阿拉塔,宝音贺希格. 2009

[16]甘肃马鹿春秋季放牧对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忆轩,李多才,侯扶江. 2019

[17]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碳密度的变化. 刘朋涛,杨婷婷,姚国征,李鹏,吴昊,贺晶. 2014

[18]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娄)土土壤有机碳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王彩霞,岳西杰,葛玺祖,王旭东. 2010

[19]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李彩虹,张勇,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何进尚,亢玲,董立国,张维军. 2016

[20]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志毅,熊桂云,吴茂前,范先鹏,冯婷婷,巴瑞先,段申荣.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