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铭

作者: 孙铭;葛倩倩;李健;葛红星;翟倩倩;赵法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中国明对虾;非特异性免疫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05 期

页码: 92-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50、100和150 mg/kg磺胺二甲嘧啶连续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5 d,于给药期间第1、2、3、4、5天及停止投喂药物的第1、2、3、4、5、7、10天取样,测定中国明对虾免疫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磺胺二甲嘧啶不同给药剂量对酶活性的作用效果不同,投喂渔药期间(0–5 d),低浓度组SOD和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KP活性于投药第2、3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升高,于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ZM活性于投药第3、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于第5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浓度组SOD活性在前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药3、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活性于第5天活性最高,为对照组的1.14倍;LZM活性在3、4、5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O活性在投喂药物前期1–3 d呈上升趋势,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于第3天达到最高值。高浓度组SOD和LZM活性在投药期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活性于投药期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O活性于1、2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停止投喂药物阶段(6–15 d),3个浓度组各免疫相关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低浓度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明对虾的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明对虾的免疫机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抑菌或杀菌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所选择给药剂量对对虾生理机能的影响。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3种组织中的代谢情况. 李金宝,李健. 2014

[2]三种磺胺类药物对罗非鱼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丙二醛(MDA)的影响. 王奇,范灿鹏,陈锟慈,何秀婷,聂湘平. 2010

[3]环丙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刘德月. 2012

[4]不同浓度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对虾APND、ECOD和GST活性的影响. 孙铭,翟倩倩,常志强,葛倩倩,李健,赵法箴. 2016

[5]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李金宝,常志强,李健,孙铭. 2015

[6]磺胺二甲嘧啶的危害特征. 常志强,李健,刘萍. 2012

[7]3种药物对绵羊自然感染球虫的治疗效果. 阎晓菲,时从来,黄兵,张新玲,童婷,陈琴,陈万里,杨帅. 2016

[8]磺胺二甲嘧啶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 刘丽丽,吕鹏,闫艳春. 2018

[9]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王强锋,朱彭玲,夏中梅,王赟,曾芸,侯勇. 2018

[10]兽药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生态行为. 王冉,刘铁铮,耿志明,陈明,王恬. 2007

[11]土壤中单一及复合抗生素的降解及微生物响应. 阮琳琳,林辉,马军伟,孙万春,俞巧钢,符建荣. 2018

[12]双模板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同时检测磺胺类抗生素. 孙俊永,张利军,司瑞茹,刘娴,余聪,甘甜. 2022

[13]中国明对虾抗病新品种-"黄海1号". 徐竹青. 2005

[14]科研硕果累累 质量数量获丰收. 徐竹青. 2005

[15]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特征. 孙杰,王宝杰,李晓华,孙姝娟,刘梅,蒋克勇,王雷. 2010

[16]显微介导的远缘基因渐渗技术在鲤育种中的应用. 闫学春,张晓峰,刘翠,孙效文,梁利群,曹顶臣,李超,葛彦龙. 2011

[17]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技术探讨. 李文抗,刘克奉,苗军,乔延龙,王麒麟. 2009

[18]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何玉英,李少飞,王清印,李健. 2016

[19]中国明对虾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孔杰,高焕. 2005

[20]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 肖广侠,宋文平,郭彪,高燕.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