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作物种质资源观测鉴定站点体系布局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彦清

作者: 陈彦清;曹永生;林雨楠;方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环境因子;空间聚类;区域划分;农业大数据;观测站点布局;科学数据;观测数据

期刊名称: 农业大数据学报

ISSN: 2096-6369

年卷期: 2020 年 04 期

页码: 20-28

摘要: 【目的】作物种质资源观测鉴定站点的合理布局是获取科学有效观测鉴定数据的前提。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建立布局合理、规范科学的种质资源长期观测鉴定体系,对资源的重要性状开展综合鉴定评价,整合观测鉴定数据,为作物种质资源大数据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内容,为农业科学研究和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本文首先根据调研,确定全国有能力进行评价鉴定的站点共379家,然后以气候生产潜力为载体,确定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并计算各站点的因素值,最后以这些因素作为聚类因子选择空间最邻近聚类方法进行空间聚类,建立每类站点的泰森多边形完成区域的划分。【结果】基于以上方法,确定气温、降水、海拔、纬度和日照时长是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将站点聚类成26类,通过建立泰森多边形将全国划分成26个评价鉴定区,并在分区基础上设置6条站点布设原则以指导区域内站点选择。【结论】站点体系布局关系到未来观测评价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站点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的站点体系布局方法将环境因素和空间因素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指导作物种质资源领域多环境评价鉴定地点的选择,也可为作物相关领域的观测站点布设提供参考,从而获得更具有价值和代表性的鉴定数据。

分类号: S325

  • 相关文献

[1]国家农业观测数据共享元数据标准研究. 樊景超,满芮,张翔鹤,周国民. 2020

[2]基于农业环境的农业科学观测数据融合研究. 胡国铮,干珠扎布,余沛东,杨振琳,高清竹. 2020

[3]农业科学大数据资源平台在热区的实践思考. 刘海清,卢琨,刘晓珂,梁伟红. 2019

[4]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姚艳敏,白玉琪. 2019

[5]农业科学观测数据权属与保护路径研究. 庄严,杨帅,刘照坤,樊景超,周舒雅. 2020

[6]试论辽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整治与开发. 吴祥云,王永魁,朱兆有,吕品,白从. 1993

[7]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在NC297烟叶品质区域划分中的应用. 周敏,张忠武,陈拾华,杨景华,王建新,段宗颜,鲁耀,邹炳礼,周绍松,董石飞,李伟,张静. 2019

[8]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区域划分研究——基于11省(市)聚类分析. 陈聪,曹光乔,张宗毅,王忠群. 2013

[9]辽宁省棉铃虫虫情划区的调查研究. 褚茗莉,许国庆,田本志,赵季秋,蒋玉文,孙立德. 2000

[10]辽宁省小杂粮区域发展的探讨. 孙桂华. 2003

[11]云南省专用小麦区划可能性分析. 杨延华. 2003

[12]山西省旱地农业分区探讨. 丁永齐,武锦官,王学萌,姚启明,朱尊法,肖扬. 1990

[13]基于空间聚类的平原旱作农区土地平整单元区划分方法. 郝星耀,潘瑜春,唐秀美,邱贺,刘玉,任艳敏. 2015

[14]基于上轮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闫明阳,张翼鹏,郜俊霞,张晋文. 2015

[15]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分异特征与聚类类型分析. 陈志峰,王海平,曾玉荣. 2020

[16]一种基于网格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区空间定位-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吴彦澎,李昀,李潇. 2020

[17]基于农用地作物磷养分需求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区域空间划分. 阎波杰,潘瑜春. 2015

[18]北京排污河灌区耕地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 赵玉杰,周其文,刘潇威,师荣光,程韵韵,夏青,林繁. 2013

[19]基于空间聚类与随机森林的稻米富集镉影响因素筛选研究. 郭新蕾,赵玉杰,刘潇威,周其文,王夏晖,李志涛,朱智伟,张铁亮,王祖光,张璠,孙扬. 2019

[20]一种基于网格的空间聚类算法及在基本农田规划中的应用. 吴彦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