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武际

作者: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王允青;张晓玲;许征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连续秸秆覆盖;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2 年 45 卷 09 期

页码: 1741-17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 cm、5—15 cm和15—25 cm土层土壤NH4+-N、NO3--N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覆盖还田年限的延长和用量的提高,3个土层土壤的NH4+-N、NO3--N含量的增幅也随之增加。第5季水稻收获后,秸秆覆盖处理NH4+-N、NO3--N含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8.83%—36.70%和12.04%—37.70%。秸秆覆盖还田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NH4+-N、NO3--N含量降低,有利于减少NO3--N的淋失。而后期氮素得到释放满足作物生殖生长的需要,则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后,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旱季作物(小麦、油菜)的增产效应要高于水稻,并且作物的增产幅度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和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水稻的有效穗数以及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结论】连续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无机氮的供应,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减氮增锌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尹彩侠,李前,孔丽丽,侯云鹏,秦裕波,王蒙,刘志全. 2020

[2]氮肥后移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侯云鹏,杨建,尹彩侠,秦裕波,李前,于雷,孔丽丽,刘志权. 2019

[3]不同组分脲甲醛缓释肥的夏玉米肥料效应研究. 倪露,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周丽平. 2016

[4]不同退化程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无机氮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李亚娟,刘静,徐长林,曹文侠. 2018

[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窦森,张秀芝,李强,李素琴,朱平. 2020

[6]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 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 2007

[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唐玉霞,贾树龙,孟春香,张贵民,刘春田. 2002

[8]滴灌施氮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无机氮分布的影响. 孙泽东,梁晓芳,石屹,马兴华. 2018

[9]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 唐玉霞,孟春香,贾树龙,刘巧玲,王惠敏. 2004

[10]氮肥对吉林春玉米产量、农学效率和氮养分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李前,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6

[11]滴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8

[12]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易琼,张秀芝,何萍,杨利,熊桂云. 2010

[13]施氮和豌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吴科生,宋尚有,李隆,孙建好,包兴国,李伟绮. 2014

[14]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易琼,张秀芝,何萍,杨利,熊桂云. 2010

[15]氮肥管理对秸秆还田下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赵士诚,魏美艳,仇少君,何萍. 2017

[16]苏南稻田4种冬绿肥养分特性及对翻压前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白金顺,曹卫东,樊媛媛,高嵩涓. 2013

[17]木本泥炭施用对香蕉园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马海洋,陈清,石伟琦,谭钧,刘亚男,邢文军. 2017

[18]不同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无机氮分布的影响. 杨婷婷,王庆惠,陈波浪,柴仲平,王成,王前登,张学涛. 2017

[19]缓控释肥深施对黏性土壤麦田氮素去向的影响. 侯朋福,薛利祥,袁文胜,曹帅,刘颖多,薛利红,杨林章. 2023

[20]氮肥运筹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异的影响. 姜涛,李玮.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