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人工栽培苦参病虫害发生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峰
作者: 高峰;强芳英;纪瑛;张庆霞;李彦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苦参;苦参叶斑病;苦参白粉病;生物农药;中草药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10 年 27 卷 10 期
页码: 146-1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开发生物农药的主要植物之一,但其病虫害鲜有研究。为应对人工驯化栽培可能面临的病虫害风险,本研究调查了兰州地区2个实验点上盆栽苦参和大田栽培苦参上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共发现2种真菌性病害和1种食叶害虫,其中苦参白粉病(Oidium sp.)在大田栽培的河北苦参上的发病率为6%~30%,河南、岷县和成县苦参上均小于2%,而盆栽岷县苦参上高达96.4%,7月开始发病,9月中旬发病率最高。苦参叶斑病(Phyllosticcta sophoricola)仅见于大田,发病率为5%~34%,主要在7月发病。野螟(Uresiphita sp.)主要取食叶片,92%的植株受害,每株平均4.5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危害最重,其幼虫受黄带姬蜂(Ichneumon generosus)寄生,寄生率为30%。
分类号: S435.675
- 相关文献
[1]苦参碱复方预混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周维仁,宦海琳,白群安,杨丽娟,汤继石. 2008
[2]贵州栽培苦参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敖茂宏,宋智琴,罗晓青,王代谷. 2009
[3]药用植物苦参EST-SSR标记的开发及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段永红,雷海英,张旭,吴玉香,孙毅. 2018
[4]中药苦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ISSR-PAGE分析. . 2019
[5]苦参化学成分及农业应用研究概况. 姚建仁,邵向东. 2000
[6]苦参植株中总生物碱的分布及含量测定. 周维仁,李优琴,薛飞,樊磊. 2001
[7]苦参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杨春梅,孟金贵,吴丽芳,张素芳,汪国鲜. 2009
[8]苦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何璐,纪明山,刘娜,徐洪波,齐补坤. 2011
[9]植物源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韩鹏杰,高越,杜恩强,樊建斌. 2011
[10]天然抗肿瘤药苦参碱的研究与开发. 王震宇,王荣富,韩士群,刘爱琴. 2007
[11]药用植物苦参SSR-PCR体系的优化与验证. 段永红,渠云芳,王长彪,毕红园,王玉庆,孙毅,杨武德. 2014
[12]苦参镣虫抑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姚建仁. 1999
[13]苦参-雷公藤防治黄芪白粉病植物源乳油的研制. 刘计权,王宇,刘昕,闫晓睿,薛帼珍,王菊平. 2021
[14]苦参杀虫抑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姚建仁,邵向东,MuraleeNair. 1999
[15]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的分离克隆(英文). 马志刚,鄢波,黄兴奇,王铃仙,曾仲奎. 2001
[16]苦参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姚建仁,邵向东,MuraleeNair. 1999
[17]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苦参内生真菌BS003菌株液体发酵条件. 齐补坤,何璐,刘娜,徐洪波,王勇. 2012
[18]除草剂对苦参和射干田苗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 张锦伟,李红霞,潘玉欣,李江宇,梁茜,韩平,余苹中,赵尔成,唐博文. 2025
[19]生物农药产业:欲突破瓶颈谋发展. 杨自文. 2013
[20]山东省生物农药的开发动态. 王军,高继跃,冯文萍.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加工方式对猫尾草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
作者:郭永莎;刘玉叶;梅大海;魏旭红;陈训锋;李彦忠;宋秋艳
关键词:猫尾草;加工方式;化学成分;总脂肪;总黄酮;多酚
-
基于深度学习的栽培苜蓿害虫识别模型
作者:张忠雪;冯琦胜;李仲贤;李云昊;王瑞泾;张轩凡;李彦忠;梁天刚
关键词:深度学习;YOLOv5算法;Faster-RCNN算法;苜蓿害虫
-
慢性热应激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和代谢的影响及日粮添加胍基乙酸作用效果研究
作者:彭旭艺;邢通;李蛟龙;张林;赵良;江芸;高峰
关键词:肉鸡;胍基乙酸;慢性热应激;盲肠微生物
-
办公楼市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高峰;王剑
关键词:产业发展;办公楼;空置;预测;对策
-
氧掺杂氮化碳的制备及对农田环境残留农药的降解性能
作者:马志远;戴华伟;王瑞闯;高峰;李虎;朱友福;苏兆亮;邱军;刘雪
关键词:氮化碳;农药残留;光催化降解;机制;作物
-
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
作者:孙毅;徐钢春;聂志娟;高建操;邵乃麟;朱昊俊;高峰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水葫芦;生长;水质调控
-
天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高峰;王剑
关键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海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