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半矮秆新品系RA73的株高遗传(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严宗卜

作者: 严宗卜;K.A.K.Moldenhauer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新半矮秆;基因;遗传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8 年 02 期

页码: 17-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由新的半矮秆品系RA73与其它4个不同株高的品种Lemont(半矮秆)、L202(次半矮秆)、Katy(次半矮秆)和Bond(高秆)组成一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于1994年和1995年对亲本、F1和F2进行中子辐射而得到的半矮秆品系RA73,控制其株高的基因,与半矮秆品种Lemont具有的sd—1半矮秆基因是不等位的。RA73与Lemont、L202和Katy杂交,其F2代的分离比为:9高秆:6半矮秆:1特矮秆或9高秆:3次半矮秆:3半矮秆:1特矮秆。在这些组合中存在两对不等位的独立的半矮秆基因。F1和F2出现高秆野生型植株,F2还出现新的双隐基因控制的特矮秆植株。L202或Katy具有显性次半矮秆基因,Lemont具隐性半矮秆基因。L202与Katy杂交,F2的株高为正态的数量性状连续分布,都具有相同的次半矮秆基因。高秆品种Bond与其它4个次半矮秆或半矮秆品种杂交,F2株高的分离比为:3高秆:1次半矮秆或半矮秆,表明由显隐性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一致,存在的差异,主要是环境的影响,除主基因外,还存在微效多基因的修饰基因,但不是母性效应。

分类号: S511.101

  • 相关文献

[1]水稻品种耐盐性的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 刘金波,徐大勇,秦德荣,潘启民,方兆伟,陈庭木,卢百关,樊继伟,李健,刘艳,迟铭,樊宁声. 2010

[2]水稻叶片光氧化研究进展. 吕川根. 2012

[3]我国部分地方鸡种肤色伴性遗传初步观察. 张学余,黄凡美,赵东伟,卜柱. 2000

[4]部分地方鸡种肤色伴性遗传观察. 张学余,黄凡美,赵东伟,卜柱. 2001

[5]高粱穗部7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6]黄瓜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王敏,董邵云,张圣平,苗晗,王烨,顾兴芳. 2013

[7]紧凑型梨种质的遗传分析与评价. 贾敬贤,陈长兰,龚欣,丛佩华,姜淑苓. 1999

[8]不含SBT1-A1@2@的基因导入我国大豆的遗传表达. 丁安林,杜文卿,常汝镇. 1990

[9]黄瓜叶色突变、苦味与其他5个性状的基因间连锁遗传关系. 顾兴芳,张圣平,池秀蓉. 2005

[10]甘蓝型油菜(B.napus L.)花瓣数目的遗传研究. 吕忠进,傅寿仲. 1991

[11]俄罗斯亚麻资源研究现状和进展. 吴广文. 2008

[12]藜麦遗传改良现状与发展方向. 魏志敏,吕玮,赵宇,崔纪菡,王京新,赵文庆,裴美燕,刘建军,李顺国. 2024

[13]小麦抗病性遗传的研究进展. 徐世昌,吴立人. 2002

[14]二棱大麦白化颖壳性状的遗传. 张国荣,林鸿生,余立云,杜永芹. 2000

[15]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6]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顾根宝,王海洋,郑德兴. 1997

[17]水稻糙米色泽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乔中英,王建平,朱勇良,谢裕林,黄萌,陈培峰,孙丙耀,谢立群. 2007

[18]糯稻wx基因的遗传分析. 陈培峰,王建平,乔中英,朱勇良. 2013

[19]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顾根宝,郑德兴. 1997

[20]调控水稻产量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勾晓霞,王建军,王林友,张礼霞,范小娟,刘姗.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