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下秸秆还田对设施土壤碳、氮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立革

作者: 王立革;郭珺;韩雄;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南江宽;焦晓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膜下沟灌;秸秆还田;设施土壤;C/N比

期刊名称: 生态科学

ISSN: 1008-8873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45-5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针对设施土壤C/N比失调,蔬菜产量下降的问题,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S1)在水肥一体化(FG)和膜下沟灌(FP)两种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碳、氮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FG)灌溉方式下的秸秆腐解率相比膜下沟灌(FP)高出10.7个百分点。在两种灌溉方式下,秸秆还田均增加了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FG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4.8%和12.4%;FP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2.4%和2.9%。秸秆还田与FP灌溉方式结合,增加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洗的风险。秸秆还田均降低了0—20 cm和20—40 cm层次土壤的pH,FG灌溉方式下分别降低了0.17和0.10个单位;FP灌溉方式下均降低了0.02个单位。无论是灌溉方式、秸秆还田还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其中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结合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

分类号: S626

  • 相关文献

[1]不同水肥管理对土壤生态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宋卓琴,焦晓燕. 2012

[2]秸秆颗粒不同量还田对设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王永庆,张莉,王鑫博,董睿潇,李玉义,张宏媛,逄焕成,王婧. 2023

[3]玉米秸秆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何志刚,董环,娄春荣,王秀娟,韩瑛祚. 2019

[4]不同水肥管理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降云峰,焦晓燕,王立革,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宋卓琴. 2012

[5]不同C N比堆肥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秦莉,沈玉君,李国学,胡菊. 2010

[6]猴头菌对碳、氮营养的利用. 吴德喜,李青. 1995

[7]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和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 秦莉,沈玉君,李国学,郭瑞. 2009

[8]寿光设施菜田碳、氮演变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雷宝坤,陈清,范明生,张福锁,甘延东. 2008

[9]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久明,匡恩俊,刘亦丹,迟凤琴,张一雯,宿庆瑞,石艳香. 2021

[10]环境条件对猪粪堆肥卫生无害化效果的影响. 林鸿雁,叶美锋,吴飞龙,林代炎. 2012

[11]不同有机物料在植烟土壤中的腐解及活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变化. 鲁耀,郑波,段宗颜,李祖红,解燕,邱学礼,王建新. 2014

[12]不同施氮量的寄主植物对棉铃虫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马艳,王春义. 1997

[13]不同温度下圆叶决明降解过程红壤可溶性氮及氮水解酶动态变化研究. 钟珍梅,游小凤,翁伯琦,邢世和,应朝阳. 2020

[14]IBA对红萍结孢的影响. 徐国忠,郑向丽,王俊宏,邓素芳,杨有泉,应朝阳. 2021

[15]不同C/N比香蕉杆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 邓晓,侯宪文,李光义,李勤奋. 2009

[16]牛场高效原位转化腐解菌对氮源及C/N的需求. 黄保宏,汪建飞,吴永刚,赵勇,朱帆. 2014

[17]不同调控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欣,徐钰,江丽华,刘兆辉. 2012

[18]有机肥发酵氮素损失调控技术研究. 王秀娟,刘慧颖,孙文涛,娄春荣,董环,王聪翔. 2004

[19]等碳量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红壤团聚体组分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吴艳,宋惠洁,胡丹丹,徐小林,胡志华,冀建华,黄尚书,黄建清,柳开楼. 2024

[20]有机物料在植烟土壤中的腐解及活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变化(英文). 鲁耀,郑波,段宗颜,李祖红,解燕,邱学礼,王建新.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