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晒参和红参地下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丽丽

作者: 崔丽丽;赵卉;宋娟;闫梅霞;罗婧;冯志伟;陈曦;董昕瑜;王丽英;苏丽敏;宋超;赵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参;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期刊名称: 特产研究

ISSN: 1001-4721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5 期

页码: 101-106

摘要: 为探讨人参地下部位的挥发性成分(VOCs)的差异及炮制方法对人参地下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检测生晒参和红参的主根、须根和参芦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样品中鉴定出34种成分,β-人参烯、α-甘香烯、β-石竹烯、β-榄香烯、β-古芸烯、β-合金欢烯、香树烯、α-芹子烯及斯巴醇是生晒参和红参根须芦各部位共有的特征成分.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相同,均是由倍半萜烃、倍半萜醇和烷烃组成.与生晒参的低温干燥相比,红参经过高温加热处理后各部位倍半萜烯含量明显升高,而倍半萜烯醇含量显著降低,但是倍半萜类总量只比生晒参稍高,差异不显著.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4份贵州特色香稻挥发性成分分析. 张志斌,田瑞平,吴娴,王倩,唐会会,王忠妮,龚记熠,彭强,朱速松. 2022

[2]HS-SPME-GC-MS法分析不同辐照方式的人参酒挥发性成分. 曲迪,陈建波,华梅,李珊珊,孙印石. 2019

[3]疏果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刘品何,刘胜,秦伟帅,张家荣,赵新节. 2014

[4]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桑椹果醋挥发性成分. 梁贵秋,李全,吴婧婧,陆飞,肖更生. 2012

[5]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香芋南瓜果实香气物质解析.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王雯雯,黄文洁,史敬芳,黄河勋. 2018

[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小米黄酒风味成分. 刘敬科,张爱霞,李少辉,赵巍,张玉宗,邢国胜. 2017

[7]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殷朝敏,范秀芝,樊喆,史德芳,高虹. 2018

[8]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杨雪玲,王彩霞,白婵,熊光权,王炬光,耿胜荣,廖涛. 2020

[9]杏仁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鉴定. 李素玲,王强,田金强,张子德. 2011

[10]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芋南瓜叶片的香气物质成分及特征.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何晓莉,龚浩,吴海滨,晏石娟,黄河勋. 2019

[11]“巴山红”香椿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物质分析. 李可,袁怀瑜,徐瑞,李华佳. 2016

[1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香荚兰浸膏风味组分的条件优化. 徐飞,李俄艳,初众,张彦军,朱科学,曲鹏. 2019

[13]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胡西洲,彭西甜,周有祥,龚艳,夏虹,彭立军,胡定金. 2017

[14]不同商品酵母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刘峻溪,张将,史涛涛,于越,李文娟,孙玉霞. 2015

[15]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测定橄榄盐坯中活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徐芳,肖更生,唐道邦,徐玉娟,吴继军. 2011

[16]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鉴定大蜡螟雄性信息素成分. 刘位芬,梁铖,苗春辉,杨爽. 2018

[17]三种不同类型的丝瓜果实香气物质解析与比较. 李俊星,吴海滨,罗剑宁,陈俊秋,赵钢军,刘小茜,郑晓明,龚浩. 2021

[18]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人参中农药多残留. 崔丽丽,闫梅霞,朴向民,逄世峰,王英平. 2018

[19]4类干制食用菌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刘璐,乔宇,廖李,高虹,史德芳,薛淑静,李露,段秀辉,程薇. 2014

[20]烹制加工对板栗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罗凤莲,夏延斌,欧阳建勋,王燕.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