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抗体-荧光素酶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文星

作者: 陈文星;王凤华;谭晓亮;晏石娟;张军;吴绍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纳米荧光素酶;快速检测;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349-36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剧毒、致癌的食源性污染物,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为开发快速检测AFB1的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BLEIA)方法,系统测试了3种抗AFB1特异性纳米抗体(NB)与纳米荧光素酶(Nluc)融合蛋白(G8-Nluc、Nluc-NB26和Nluc-NB28)的可溶性表达、纯化情况及酶催化活性。基于3种融合蛋白分别建立BLEIA检测体系,选择Nluc-NB26用于谷物样品的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Nluc-NB26的可溶性表达量最高,稳定性更好,Nluc-NB28的可溶性表达量次之,而G8-Nluc基本不可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G8-Nluc的促溶解性研究表明,添加N-月桂酰肌氨酸钠可显著提高其溶解度,纯化得到的3种融合蛋白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及抗原结合活性。基于融合蛋白的BLEIA检测结果显示,Nluc-NB28-BLEIA、G8-Nluc-BLEIA和Nluc-NB26-BLEIA体系检测AFB1的IC50值分别为4.213,1.697,2.169 ng/mL,表明G8-Nluc-BLEIA体系的灵敏度最高,Nluc-NB26-BLEIA与前者接近,Nluc-NB28-BLEIA最低。综合考虑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稳定性及检测性能,对Nluc-NB26-BLEIA开展实际样品的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检测谷物中AFB1的平均回收率在91.1%~104.1%之间,与商业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结果相似,而检测的时间和试剂成本明显降低。研究结果为开发快速、高灵敏的AFB1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07.5%O657.3%TS201.6

  • 相关文献

[1]粮油黄曲霉毒素B_1高效快速检测微柱的研制. 肖志军,李培武,张文,谢立华,丁小霞,马良,吴文华,刘锴. 2006

[2]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免疫亲和检测技术研究. 马良,李培武,张文,丁晓霞,谢立华,姜俊. 2007

[3]夹心ELISA定量检测猪圆环病毒2b型抗原方法的建立. 杨利,张浩明,陈瑾,乔绪稳,侯继波,郑其升. 2017

[4]单域抗体T7噬菌体展示文库构建与鉴定. 徐海,王健,郭长明,董洪燕,邓碧华,侯继波. 2021

[5]以GPCR为靶点的纳米抗体研究综述. 黄俊,梁士劼. 2020

[6]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纳米抗体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分析. 王小奎,郭涛,李村院,李晓悦,胡瑞瑞,李雅心,张云峰,倪伟,胡圣伟. 2021

[7]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234纳米抗体的分离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李玲霞,吴锦艳,曹小安,冯倩,杜国玉,尹双辉,李江伟,尚佑军. 2018

[8]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李志强,黄雅涓,张文,张奇,李培武,唐晓倩. 2024

[9]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 及其鉴定. 宋欢,孙明霞,尹坤,温永俊,刘永刚,蔡雪辉. 2019

[10]SARS-CoV-2核糖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王馨悦,韩秋雪,王振山,焦翠翠,毕津豪,许梦园,赵永坤,冯娜,王铁成,迟航,杨松涛,夏咸柱. 2022

[11]纳米抗体筛选技术研究进展. 唐秀兰,邓安琦,陈文聪,赵妍,王茂鹏,李昌. 2024

[12]纳米抗体及其在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李甜甜,邓效禹,李智杰,许丽文,孙亚杰,胡博,白雪. 2024

[13]纳米抗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卢炳州,曹伟军,郑海学,杨孝朴. 2016

[14]纳米抗体结构特征与制备研究进展. 孔静,郑楠,王加启,赵圣国. 2024

[15]新型鹅星状病毒ORF2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王丹,吉艳红,梁世蕊,杨洁,朱启运. 2023

[16]纳米抗体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吴绍文,邹新路,胥锦涛,晏石娟. 2022

[17]SARS-CoV-2中和性纳米抗体的原核表达及中和活性检测. 王海宁,刘兴健,高新桃,李轶女,沈兴家,张志芳,易咏竹. 2022

[18]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标识性分子大容量反应体系提高ELISA灵敏度. 魏晓,张奇,张文,李慧,李培武. 2020

[19]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P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梁世蕊,吉艳红,王丹,朱启运. 2023

[20]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的分析. 叶雪珠,王小骊,赵燕申,董秀金.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