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中不同垄距栽培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申宏波

作者: 申宏波;赵海红;顾鑫;杨晓贺;刘伟;丁俊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垄距;栽培模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2 年 10 期

页码: 39-42

摘要: 针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传统栽培方式块茎产量低、商品率低、易烂薯等问题,采用地上垄体栽培模式,应用不同垄距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块茎产量、块茎商品率及畸形薯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垄距在80cm及以上时,晚疫病发生较轻且病情蔓延速度慢;80cm垄距单位面积块茎产量最高;垄距在85cm时薯块的商品率最高,绿皮薯率最低,垄距在90cm时畸形薯率最低,烂薯率最低的处理是垄距80cm,因此建议生产上应用80cm垄距,以达到最大的单产水平及最低的烂薯率。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的应用及增产效果. 高中超,刘峰,王秋菊,姜辉,张劲松,姚春雨,高盼. 2016

[2]山东省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与对策建议. 李娜,周进,崔中凯,张华,姜伟. 2019

[3]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张文伟,耿智广,黄浩钰,付金元,陆立银,李峰. 2017

[4]甘肃旱区主食化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柳永强,胡新元,陆立银,罗爱花,谢奎忠. 2019

[5]密度和施肥对旱地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柳燕兰,郭贤仕,张绪成,马明生,王宏康. 2021

[6]渭源县北部山区马铃薯适宜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陆立银,王敏,吕和平,席春艳,孙小花,徐福祥. 2021

[7]马铃薯大垄和小垄栽培模式对不同耕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胡尊艳. 2010

[8]辽宁省马铃薯种植产业化发展探析. 陈良. 2022

[9]中薯3号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与效益试验. 汤浩. 2012

[10]寒地马铃薯“宽高密”高产栽培模式示范与应用. 汤凤兰,朱长波,李敏,武守君,刘玉涛. 2011

[11]安徽省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研究. 廖华俊,董玲,江芹,陈静娴,汪本忠. 2009

[12]红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谭冠宁,何新民,唐洲萍,杨鑫,李丽淑. 2017

[13]宁夏旱作农区不同品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何进勤,陈智君,桂林国,王天宁,黄建成. 2013

[14]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筛选. 王芳芳,吕和平,高彦萍,梁宏杰,吴雁斌,杨昕宇,李鹏,张武. 2024

[15]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及结薯规律的影响. 梁淑敏,王颖,潘哲超,张磊,徐宁生,李燕山,杨琼芬,李先平,白建明,姚春光,卢丽丽,隋启君. 2018

[16]宁南山区马铃薯种薯不同栽培模式品种适应性研究. 何进勤,桂林国,陈秉焱. 2012

[17]垄距对广薯87藤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 何素兰,周全卢,刘莉莎,黄迎冬,杨洪康,王梅,李胜,李东波,李育明. 2017

[18]不同种植垄距对西成薯007产量的影响. 李育明,何素兰,刘莉莎,王梅,周全卢,黄迎冬. 2017

[19]不同种植垄距对西成薯007产量的影响(英文). 李育明,何素兰,刘莉莎,王梅,周全卢,黄迎冬. 2017

[20]不同垄距及株距对鄂薯9号产量的影响. 黄志谋,沈其文,杨新笋,柴沙沙,蔡克桐,耿协议,施仕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