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球白菜抽薹开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晓锋

作者: 李晓锋;朱红芳;朱玉英;侯瑞贤;翟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开花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6 年 30 卷 12 期

页码: 2318-23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不结球白菜抽薹开花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对其耐抽薹品种进行鉴定筛选,以不结球白菜易抽薹纯系M10-1和耐抽薹纯系M10-2杂交获得的6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现蕾期)和开花性状(开花期)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抽薹性状的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并存在明显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其中,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正,显性效应值hb大于ha,且以第2对主基因的正向显性效应为主;抽薹性状存在较大的主基因加性×加性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以呈负向的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B1、B2和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83%、87.82%和88.31%,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平均为86.65%,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13.35%,说明抽薹性状主要受主基因控制,在育种上可以应用抽薹性状(现蕾期)作为不结球白菜耐抽薹性的鉴定标准,并可在早期世代对其耐抽薹性进行选择,且要注意一定的环境因素。开花性状与抽薹性状遗传相似,均受到2对主基因控制,但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平均为9.57%,而环境变异平均为90.43%,对开花的影响显著,说明开花性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非常明显,不适宜作为耐抽薹性的鉴定指标。利用本研究获得的抽薹性状作为不结球白菜耐抽薹性的鉴定指标,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对选育不结球白菜耐抽薹新品种,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634.3

  • 相关文献

[1]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研究. 李晓锋,朱红芳,朱玉英,侯瑞贤. 2015

[2]苦瓜白粉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田丽波,商桑,李丹丹,司龙亭,杨衍. 2015

[3]不结球白菜紫色叶片花青素相对含量的遗传分析. 朱红芳,李晓锋,朱玉英,侯瑞贤,郭欣欣. 2014

[4]宁麦9号×镇麦168小麦F_2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温明星,李东升,胡芳芳,陈琛,曲朝喜. 2018

[5]甘蓝抽薹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杜辉,潘俊松,何欢乐,薄天岳,吴爱忠,蔡润. 2007

[6]菜薹抽薹性状的ISSR和SRAP分析. 冒维维,高红胜,薄天岳,马金骏,徐东进,陈学好,贾志明,王永莉. 2009

[7]AL型小麦育性恢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刘小芳,田笑明,韩新年,崔凤娟,相吉山,聂迎彬. 2010

[8]结球甘蓝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抽薹时间相关QTL定位. 陈登辉,李海龙,田多成,孙超,颉建明,康俊根. 2018

[9]基于多世代分离群体的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刘华,秦利,杜培,孙子淇,齐飞艳,张忠信,徐静,韩锁义,代小冬,董文召,张新友. 2022

[10]13个蝴蝶兰品种在沈阳地区的开花性状调查. 冯秀丽,李丹,赵兴华,岳玲. 2018

[11]北方杂交粳稻7个骨干亲本开花性状研究. 张满利,李全英,李如海,陈盈. 2022

[12]海滨木槿在上海地区的适应性及物候调查. 简光艳,李秀芬,朱建军,李水根,李记开,池坚. 2020

[13]不同打顶方式对乌头开花的影响. 解玮佳,李兆光,和秀云,杨燕林,和寿星. 2008

[14]紫花苜蓿开花性状的遗传特性分析与QTL定位. 何飞,张帆,张铁军,康俊梅,龙瑞才,杨青川,马春晖. 2019

[15]不同苗龄蝴蝶兰形态指标与开花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董飞,马蕾,张冀华,郭航,徐蝉,陈媛. 2024

[16]荷兰鸢尾自然变异株开花性状差异分析. 林兵,樊荣辉,陈艺荃,孔兰,钟淮钦,叶秀仙. 2024

[17]秋季不结球白菜硝酸盐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张国芹,李静,牟建梅,徐君,徐瑶. 2016

[18]不同形态氮素替代硝态氮对蔬菜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高秀瑞,陈凤敏,刁春英,潘秀清,武彦荣,李冰,陈贵林. 2008

[19]不结球白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分析. 单晓政,李英,高素燕,马成英,刘同坤,朱玉英,侯喜林. 2009

[20]施硫方式及时期对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徐瑶,何玲莉,黄思杰,韩业飞,牟建梅,张国芹.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