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亲本放流长江后的运动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金明

作者: 吴金明;李飞扬;杜浩;张辉;王成友;李君轶;危起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胭脂鱼;增殖放流;生物遥测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9 年 006 期

页码: 1239-12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的资源量已明显衰退.为保护和恢复胭脂鱼种群资源,开展了增殖放流工作.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标志及固定站监测的方法对2018年3月在长江上游宜宾段放流的10尾胭脂鱼亲本(5雌5雄,体重12.5kg±5.4kg)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有4尾个体在放流后存在短暂上行运动,其余个体持续下行.放流胭脂鱼的平均迁移距离为(456.2±335.8)km,最远达到了宜昌秭归江段.监测期末,5尾分布在宜宾–江津江段,4尾分布在江津–忠县江段,另有1尾分布在巴东–秭归江段.放流胭脂鱼的平均对地运动速度为(2.31±2.03)km/h,最大下行速度和最大上行速度分别为35km/h和1.04km/h,下行运动速度高于上行运动速度.平均运动速度在不同的江段间无明显差别,但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差别,放流后20 d内的运动速度高于40 d以后.胭脂鱼放流后的平均栖息水深为(6.24±4.84) m,越往下游,其栖息水深越深.个体在单日内的栖息水深存在较大变幅.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增加放流胭脂鱼亲本数量和放流点的建议.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成为为,汪登强,危起伟,王成友,杜浩,吴金明,李雷. 2014

[2]鱼类增殖放流. 朱峰跃,刘绍平. 2016

[3]胭脂鱼听觉阈值研究. 刘猛,危起伟,杜浩,付子英,陈其才. 2013

[4]我国胭脂鱼的研究进展. 陈春娜. 2008

[5]基于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的胭脂鱼人工繁育效果. 张成林,吴凡,徐皓,宿墨,管崇武. 2013

[6]岩原鲤不同养殖模式效益的比较. 黄颖颖,何斌,赵凤麒,张晓勤,严俊刚. 2017

[7]胭脂鱼寄生单殖吸虫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翟凯旋,习丙文,陈凯,潘良坤,朱新鹏. 2021

[8]纳豆芽孢杆菌在胭脂鱼养殖中的试验研究. 李月,刘晃,吴凡,丁永良. 2011

[9]胭脂鱼早期生活史行为发育. 张涛,庄平,章龙珍,张征,刘鉴毅,Boyd Kynard. 2002

[10]胭脂鱼仔鱼饵料及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研究进展. 张颂,文华,蒋明. 2013

[11]饲料碳、脂比例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张颂,蒋明,文华,黄凤,吴凡,田娟,刘伟. 2014

[12]基于浸泡法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耳石锶标记技术. 杨祖长,胡望娇,冯广朋,张辉,郑跃平. 2024

[13]温度和体质量对胭脂鱼鱼种耗氧率的影响. 周波,陈娜娜,沈正雄,樊均德. 2014

[14]胭脂鱼的亲鱼培育技术初探. 邓晓川,郭静. 2011

[15]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坝下江段胭脂鱼性腺发育及自然繁殖的影响. 刘乐和,吴国犀,王志玲,杨德国. 1992

[16]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精子冷冻保存及对超微结构的影响. 丁小雨,黎琳琳,刘阳,吕宏森,何文平,李振通,王林娜,邱弈树,田永胜. 2025

[17]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李真真,关长涛,公丕海,王腾腾,刘超,李梦杰. 2014

[18]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19]菜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20]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 单秀娟,金显仕,李忠义,陈云龙,戴芳群.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