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季波

作者: 季波;时龙;徐金鹏;何建龙;王占军;吴旭东;蒋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宁夏;天然草地;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含量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21 年 019 期

页码: 7669-76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和土壤有机碳存在的重要场所,对维系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宁夏天然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各粒级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现随粒径减小而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荒漠草原机械团聚体含量呈现随粒径减小而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现随粒径减小逐渐增大的趋势;且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在0—10 cm、10—20 cm和20—40 cm 3个土层均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 mm的微团聚体为主。4种草地类型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以及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显著高于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在3个土层深度均以>0.25 mm的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43.86%、59.26%、58.89%和58.02%、54.03%、57.15%;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在3个土层深度,均以<0.25 mm的微团聚体贡献率高,分别达到了60.37%、55.86%、54.33%和75.61%、78.34%、78.74%。结果表明: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较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特征. 季波,何建龙,吴旭东,王占军,谢应忠,蒋齐. 2021

[2]宁夏天然草地植被碳储量特征及构成. 季波,何建龙,王占军,蒋齐. 2021

[3]不同利用方式对龙里草地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徐海峰. 2017

[4]受干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指示特性的评价. 李树彬. 2003

[5]长期施肥对黄壤有机碳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张文安,蒋太明. 2016

[6]长期施肥对潮土有机碳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刘明钟,张爱君,魏猛,李洪民,唐忠厚,陈晓光. 2018

[7]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张秀芝,李强,高洪军,彭畅,朱平,高强. 2020

[8]不同豆科田菁属(Sesbania spp)绿肥对酸性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黄睿,郇恒福,高玲,刘国道,黄冬芬. 2017

[9]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董春华,曾闹华,高菊生,刘强,徐明岗,石林. 2014

[10]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董春华,高菊生,曾希柏,刘强,徐明岗,石林. 2014

[11]美国备用地保护计划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孙守学,张俊生. 2004

[12]土地利用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保护的影响. 罗友进,魏朝富,李渝,任镇江,廖和平. 2011

[13]植被恢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徐磊,周俊,张文辉,崔红标,刘海龙,刘创慧,梁家妮,周静. 2017

[14]黄土高原长期覆膜苹果园土壤物理退化与细根生长响应. 孙文泰,马明. 2021

[15]长期施肥对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李建华,李华,郜春花,张强,靳东升,卢晋晶. 2018

[16]无机肥配施粪肥对华北褐土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刘振东,李贵春,周颖,杨晓梅,尹昌斌,南云不二男. 2013

[17]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陈芝芝,翁伯琦. 2014

[18]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朱留刚,陈芝芝,尤志明,张文锦. 2017

[19]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朱留刚,陈芝芝,尤志明,张文锦. 2017

[20]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孙君,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