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杰

作者: 张杰;金志农;张海燕;赵姣;肖昌龙;张北红;刘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被类型;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鼎湖山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0 年 006 期

页码: 50-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我国南亚热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以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6种典型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了14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各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鼎湖山原始顶级植被群落阔叶林的土壤物理结构良好、化学养分充足、生物肥力最高;马尾松林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均严重退化,竹林和混交林土壤的各项肥力指标大多介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之间.2)与阔叶林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改善茶园土壤的容重、含水量、速效化学养分、pH和CEC,但其全量化学养分仍大幅降低,且生物肥力也明显下降.3)主成分分析将14个肥力指标降维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5.7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各植被类型土壤肥力质量得分排序为:阔叶林(0.60)>老茶园(0.33)>新茶园(0.12)>竹林(0.04)>混交林(-0.01)>马尾松林(-1.08).4)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分为4类:第Ⅰ类为阔叶林,第Ⅱ类为新、老茶园,第Ⅲ类为竹林和混交林,第Ⅳ类为马尾松林.综上,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显著不同,原始阔叶林被破坏后,各种新的植被类型都会使土壤肥力质量明显降低,但变化各异,建议针对不同的植被类型采取不同的调控管理措施,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质量.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子凡,苏必孟,黄洁,魏云霞,肖子丽. 2022

[2]基于养分丰缺分级的蔗田土壤肥力主成分综合分析. 刘少春,张跃彬,郭家文,刀静梅,李如丹,崔雄维,樊仙,邓军,高欣欣. 2016

[3]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长沙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地土壤肥力的评价. 胡明勇,冯秋分,朱坚,任正伟,刘苏,易展平,吴宇辉. 2024

[4]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特征. 张璐,文石林,蔡泽江,黄平娜. 2014

[5]有机水稻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英文). 刘亚柏. 2014

[6]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张兴嘉,蔡立群,董博. 2012

[7]有机水稻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刘亚柏,刘照亭,刘伟忠,阎永齐,毛妮妮,刘吉祥,陈为民,刘勇,王志建. 2013

[8]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潘占兵,蒋齐,许浩,董立国,马璠,季波,王月玲,蔡进军. 2011

[9]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李国强,冯晓,郑国清,王来刚,张杰,胡峰,赵巧丽,吴士文. 2013

[10]不同连作免耕稻田土壤肥力变化与综合评价. 黄绍民,韦广泼,陈伯伦,蒙炎成,苏天明,李振经. 2007

[11]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初步研究. 吕晓男,陆允甫,王人潮. 1999

[12]海南省暗红湿润铁铝胶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其变化初探. 佘贵连,何鹏,韦家少,吴敏,吴炳孙,张焱华. 2008

[13]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同心县为例. 郭鑫年,周涛,纪立东,尹志荣,梁锦秀,孙娇,金鑫,马洪涛. 2019

[14]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胡海洲,王浩军,刘宝法,姚忠达,刘新民,蒋承耿,牛志信,瞿鸿飞,方腾. 2012

[15]海南胶园土壤肥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丘秀灵,刘正富,阮云泽,茶正早,罗微,孟磊. 2009

[16]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质量评价. 温淑红,潘占兵,许浩. 2015

[17]保康县烟区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及综合评价. 佀国涵,饶雄飞,郭利,曹祥练,袁家富. 2014

[18]盐边县不同海拔植烟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熊维亮,潘兴兵,冯文龙,刘余,袁家富,徐祥玉. 2022

[19]滇西南勐永蔗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方志存,刘少春,高欣欣,刀静梅. 2015

[20]云南三七种植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研究与评价. 杜彩艳,张乃明,姜蓉,汪泰,刘源.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