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诱发大豆不同品种M_2代与M_3代农艺性状变异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秀红

作者: 吴秀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EMS;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M2代与M3代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27 期

页码: 49-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豆品种诱变的后代变异情况,利用0.5%EMS溶液处理4个大豆品种种子,对M2、M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世代农艺性状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与M2代相比,M3代株高、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小,而主茎节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大,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大致相当,然而这种趋势在各品种间却不尽相同;各世代都诱变出早熟或晚熟的变异株,各品种总熟期变异率由高到低M2代为‘黑河43’(0.71%)>‘北豆5’(0.63%)>‘合丰50’(0.57%)>‘合丰55’(0.53%),M3代为‘北豆5’(0.64%)>‘黑河43’(0.5%)>‘合丰55’(0.25%)>‘合丰50’(0.22%),说明熟期的变异至M3已下降。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EMS对不同大豆品种M_2代农艺性状的影响. 吴秀红. 2012

[2]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对豇豆种子活力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瑜琨,杨净,蔺国仓,任向荣,回经涛,唐勇. 2018

[3]EMS诱发大豆M_2与M_3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比较. 吴秀红. 2012

[4]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种子萌发及M3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斌,赵利,侯静静. 2022

[5]EMS诱发大豆脂肪酸组成优良突变的研究. 王培英,王连铮,朴德万. 1993

[6]EMS诱变马铃薯抗寒突变体筛选. 黄萍,李飞,颜谦. 2019

[7]小麦EMS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连云港的应用. 任立凯,王龙,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刘艳. 2014

[8]EMS诱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适宜剂量与效应的研究. 张洪亮,许庆芬,张荣华,徐宁. 2017

[9]一个大豆理想株型突变体it1的表型和生理鉴定. 苏伯鸿,李忠峰,邱丽娟. 2016

[10]EMS诱变对茄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尚静,张会,王圣洁,王小玲,姜守阳,查丁石,吴雪霞. 2020

[11]两种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申晓慧. 2018

[12]离体筛选彩叶凤梨耐羟脯氨酸变异体的研究. 崔克强,王彦尊,史华平,王计平. 2018

[13]EMS诱变对蒙古国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伊风艳,孙海莲,王晓娟,邱晓,吴玉霞. 2018

[14]EMS诱变对小麦品种贵协3号种子的影响. 丁延庆,高旭,程斌,张立异. 2018

[15]EMS诱变及其在构建花生突变体库中的应用. 杨秀丽,杨丽萍,宁东贤,赵玉坤,李楠. 2018

[16]EMS诱变对油莎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 何嘉欣,罗永坚,周素婷,陈润雯,邹智,赵永国. 2019

[17]利用EMS和炭疽病粗毒素诱变筛选草莓抗炭疽病突变体. 张庆华,过聪,向发云,曾祥国,刘巧林,韩永超. 2020

[18]EMS诱导黄瓜突变体浓度及时间的筛选. 崔兴华,李平,刘楠,韩毅科,赵海燕. 2020

[19]EMS诱变对晋谷21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颜方,杜艳伟,王高鸿,赵根有,赵晋锋. 2020

[20]EMS对工业大麻汾麻3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冯旭平,康红梅,赵铭森,高金虎,孟晓康,薛红丽.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