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510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常颂
作者: 陈常颂;游小妹;王秀萍;钟秋生;林郑和;陈志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优510;白茶;加工;生化成分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2 年 27 卷 12 期
页码: 1323-1327
摘要: 选用乐昌白毛茶天然杂交后代优510鲜叶为原料,观测其在白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萎凋56h后进行烘干,成品白茶带甜香、滋味清甜,白茶品质风格明显。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叶片水浸出物总量在萎凋24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显著下降;萎凋叶茶多酚总量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萎凋叶咖啡碱含量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但整个萎凋过程中咖啡碱含量没有显著起伏;叶片中儿茶素组分EC、EGC和EGCG含量也均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GA含量则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C和ECG含量总体上均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叶片氨基酸总量经历了极显著升高然后不断下降的过程,氨基酸总量在萎凋12h时最高,在萎凋48h时最低,茶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而γ-氨基丁酸含量在整个白茶加工过程中一直呈现极显著上升的趋势。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王贵芳,陈荣冰. 2009
[2]萎凋温度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9
[3]不同光质萎凋对白牡丹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唐晓波,张成,罗凡,叶玉龙. 2021
[4]茶树新品系新选801和新选807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孔祥瑞,杨军,王让剑,郭吉春. 2013
[5]白牡丹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尧渝,刘洪云. 2011
[6]湖南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适制性分析. 黄怀生,粟本文,钟兴刚,黎娜. 2021
[7]不同光照时间萎凋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王迎春,马伟伟,刘晓,张厅,冯德建,罗凡,赵文净. 2022
[8]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乔小燕,吴华玲,韩雪文,王曦,卓敏,邵燕华,谢汉茂,陈栋. 2015
[9]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张磊,吴民亿,杨如兴. 2010
[10]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孔祥瑞,王让剑,杨军,郭吉春. 2013
[11]白茶自然萎凋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动态研究. 张应根,陈林,陈泉宾,王秀萍,王振康,邬龄盛. 2016
[12]超微粉碎对白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黄藩,张厅,马伟伟,郭炜锋,罗凡,尧渝. 2021
[13]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14]鲜叶原料及造型方法对水仙有机白茶品质的影响探讨. 周世须,赖丽红,王秀萍. 2019
[15]高γ-氨基丁酸白茶品种适制性研究. 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章细英. 2014
[16]福云杂交后代茶树新品种(系)白茶适制性研究. 崔宏春,黄海涛,郑旭霞,赵芸,张建勇,敖存,师大亮,窦立耿. 2023
[17]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6
[18]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0
[19]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7
[20]永川秀芽茶生化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李春华.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茶树新品系'春绿'代谢物分析
作者:钟秋生;单睿阳;林郑和;黄婷;李鑫磊;陈常颂
关键词:茶树新品系;代谢物;非靶向代谢组学
-
湖南省玉米地方品种配合力分析
作者:郭欢乐;曾强;曹钟洋;彭明;陈志辉;李健权;汤彬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配合力
-
河南省紫苏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者:孙文喜;郭潇潇;李芬;李国辉;韩蕊;王秀萍
关键词:
-
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紫苏壮苗指数模型构建及其验证
作者:韩蕊;郭潇潇;李国辉;付晨青;刘徐冬雨;王秀萍
关键词:紫苏;模糊综合评判法;熵权;壮苗指数
-
蒲公英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作者:冯薇;吴哲;孟然;李赵嘉;鲁雪林;张丽娜;王秀萍
关键词:蒲公英;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抗病性评价
-
甲基磺酸乙酯对蒲公英胚性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薇;孟然;李赵嘉;吴哲;鲁雪林;陈悦;王秀萍
关键词:蒲公英;甲基磺酸乙酯;转录组测序;胡萝卜素;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
盐碱地菊芋提取物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孟然;李赵嘉;冯薇;吴哲;王秀萍;李继安
关键词:菊芋;菊糖;降血糖;Ⅱ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