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赫丹

作者: 赫丹;徐剑宏;仇剑波;刘馨;高弢;杜予州;史建荣;LEE Yinwon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叶菌唑;玉米穗腐病;轮枝镰刀菌;敏感性;伏马毒素;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353-3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穗腐病是严重的世界性真菌病害,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是我国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明确叶菌唑在我国玉米穗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叶菌唑对2019至2021年采自我国山东、河南和江苏3个省份的35株轮枝镰刀菌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该药剂对轮枝镰刀菌产毒(B族伏马毒素,type B fumonisins,FBs)能力及产毒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测定叶菌唑处理后轮枝镰刀菌菌丝麦角甾醇、胞内甘油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探究了其作用机制;同时评价了叶菌唑对田间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叶菌唑对35株轮枝镰刀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对轮枝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叶菌唑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5~0.02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2±0.006)μg/mL;EC50浓度的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0.59±5.75)%、(24.88±5.15)%和(59.98±9.11)%;叶菌唑能显著降低轮枝镰刀菌FBs毒素的产生量和与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其对FBs毒素合成的抑制率为29.04%;显著降低了轮枝镰刀菌菌丝麦角甾醇的合成量,抑制率为39.10%,同时提高了其胞内甘油、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对甘油和丙二醛的诱导率分别为66.39%和33.74%。田间试验表明,有效成分90、135和180g/hm~2剂量的叶菌唑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分别为(20.93±4.65)%、(27.75±5.71)%和(46.05±9.90)%,增产率分别为(8.86±8.84)%、(17.28±11.91)%和(33.20±12.07)%,均优于对照药剂丙硫菌唑·戊唑醇。本研究评估了叶菌唑防治玉米穗腐病的潜力,并可为了解其对轮枝镰刀菌的活性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TQ450.1

  • 相关文献

[1]云南通海小菜蛾种群抗药性监测及田间药效评价. 尹艳琼,沐卫东,李向永,赵雪晴,黄春芬,艾英,谌爱东. 2015

[2]葡萄蔓枯病防治药剂筛选与评价. 刘梅,宗新颖,王淦,金添,李兴红. 2023

[3]长沙菜区甘蓝桃蚜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及田间药效试验. 王小平,张德咏,刘勇. 2000

[4]春油菜田旱雀麦对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研究. 翁华. 2015

[5]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郭强,马文清,陈海生,闭德金,施泽升,彭崇,秦昌鲜,何洪良,唐利球. 2019

[6]叶菌唑与肟菌酯及其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及白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效. 吉沐祥,邬劫,王晓琳,黄洁雪,朱建飞,饶斌. 2019

[7]叶菌唑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生物富集效应. 李如美,戴争,王维,张霞,郇恒尚,李丹丹,高宗军. 2019

[8]叶菌唑与4种杀菌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及防效. 刘程程,孙海燕,张雯婷,储西平,明亮. 2020

[9]小麦植株中叶菌唑残留测定方法. 李如美,戴争,李瑞娟,李丹丹,高宗军. 2018

[10]小麦植株中叶菌唑残留测定方法. 李如美,戴争,李瑞娟,李丹丹,高宗军. 2018

[11]基于羧酸酯酶降解伏马毒素研究. 陈亭亭,张巧艳,王坡,林琳,杨华,杨兰花,杨胜利,袁玉伟. 2018

[12]吉林省粮油产品中B类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 陈婷婷,李胜男,王莹,刘笑笑,魏春雁. 2021

[13]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在我国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 赫丹,徐剑宏,仇剑波,刘馨,史建荣,LEE Yin-Won. 2021

[14]浙江省主要青粗饲料霉菌毒素残留检测分析. 郑会超,黄新,吴建良,姜俊芳,宋雪梅,蒋永清. 2014

[1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畜禽配合饲料中伏马毒素的含量. 郭文博,杨俊花,韩铮,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 2015

[16]改良QuEChERS法结合UPLC-QTRAP-MS/MS技术测定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_1、B_2. 孟繁磊,宋志峰,王巍巍,杨建,魏春雁. 2019

[17]饲料用玉米和小麦麸皮中伏马毒素含量的测定. 杨亚琴,冯慧慧,刘进玺,马莹,董小海,曹秀,钟红舰. 2021

[18]轻简化液质联用法检测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1、B2和B3. 郑嘉,王红旗,刘继红,王俊艳,曹成,尹海燕. 2021

[19]外源氨基酸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 梁文豪,胡时开,圣忠华,魏祥进,焦桂爱,邵高能,谢黎虹,王玲,唐绍清,胡培松. 2024

[20]伏马毒素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俊花,刘峰良,杨海峰,郭文博,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