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上
作者: 韩上;武际;李敏;陈峰;王允青;程文龙;唐杉;王慧;郭熙盛;卢昌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层厚度;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团聚体;玉米–小麦轮作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276-2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耕层变薄,直接深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在存在该类问题的土壤上,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维持作物产量,并提升土壤肥力。【方法】试验于2012—2016年在华北平原南部濉溪县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在人工剥离5 cm土层的耕层薄化土壤上开展试验,设旋耕(RT)、深耕(DT)、旋耕+秸秆还田(RTS)、深耕+秸秆还田(DTS) 4个处理。在每年玉米和小麦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在第4季小麦收获后采集0—10和10—20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结果】与旋耕(RT)相比,单纯深耕(DT)不能明显提高玉米和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并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及各土层粒径>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深耕配合秸秆还田(DTS)处理玉米和小麦4季平均分别增产7.72%和8.06%,旋耕配合秸秆还田(RTS)处理分别增产7.55%和7.05%。在0—10 cm土层,DTS和RTS处理均明显提升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提高总有机碳及多数组分碳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RTS处理效果好于DTS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DT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效果好于RTS处理。DTS和RTS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粒径> 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在0—10 cm土层,以DTS处理效果最高,比RT处理增加23.09%,而在10—20cm土层,以RTS处理效果最好,相比RT处理增加6.32%。【结论】在耕层薄化处理的土壤上,单纯深耕提升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也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合深耕或者旋耕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能有效培肥0—10 cm土层土壤,但对1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有限;秸秆还田配合深耕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明显减弱了单纯深耕对10—20 cm土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分类号: S153
- 相关文献
[1]耕层增减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韩上,武际,夏伟光,陈峰,雷之萌,王允青,郭熙盛,李敏. 2018
[2]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李昌新,黄山,彭现宪,黄欠如,张卫建. 2009
[3]耕作方式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霍琳,杨思存,王成宝,姜万礼,温美娟. 2019
[4]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5]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杨如萍,郭贤仕,吕军峰,侯慧芝,郭天文. 2010
[6]晋中盆地典型耕地厚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乔磊,黄明镜,张吴平,王国芳,任健. 2020
[7]以土贮水土中取水技术. 汪德水,高绪科. 2000
[8]稻田转变为旱地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 黄山,芮雯奕,彭现宪,刘武仁,张卫建. 2009
[9]红壤有机碳组分中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均匀度决定其矿化特征. 单会茹,张璐,高强,段英华,徐明岗. 2023
[10]长期施肥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差异. 李文军,黄庆海,李大明,柳开楼,叶会财,肖国滨,张文菊,徐明岗. 2021
[11]长期撂荒对黑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周伟,张运龙,徐明岗,李文瑾,吴红慧,文石林. 2021
[12]东北春玉米地长期免耕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及其组分构成特征. 黄山,彭现宪,殷明,刘武仁,张卫建. 2008
[13]肥料减施条件下水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紫云英-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廖育林,鲁艳红,谢坚,杨曾平,聂军,曹卫东. 2017
[14]咖啡果皮与枯落物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昂,陈苏森,谭军,林兴军,赵青云,孙燕,董云萍,闫林,龙宇宙. 2024
[15]覆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张野,王显瑞,赵禹凯,李书田,赵敏. 2012
[16]不同轮作序列对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刘栋,崔政军,高玉红,剡斌,张中凯,吴兵,谢亚萍,牛俊义. 2018
[17]贵州地产玄参土壤团聚体特征. 张家春,张珍明,黄冬福,罗文敏,洪江. 2015
[18]苎麻对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钟义军,武琳,黄欠如,廖绵清,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熊春贵. 2014
[19]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贾立辉,朱平. 2019
[20]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过表达PvARL8基因促进柳枝稷植株生长
作者:李雪;王慧;管聪;何君毅;张蕴薇
关键词:柳枝稷;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转基因;表型;独角金内酯
-
鲜食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水淹种质筛选及生理特性分析
作者:张金池;关媛;秦涛;党冬冬;于典司;顾炜;王慧;郑洪建;白光红
关键词:鲜食玉米;苗期;耐水淹胁迫;光合指标;生理指标;耐涝标记基因
-
一年生野生大豆地理分布研究情况
作者:魏然;崔杰印;杨树;张武;项鹏;位昕禹;王舒;李敏
关键词:野生大豆;地理分布;资源考察
-
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烟叶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分析
作者:李敏;张碰元;熊书斌;黄长权;周军;陈玉珍;张馨文;冯佳;王杰
关键词: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消解动态;最终残留量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与SNP分子标记
作者:李敏;方正;陈俊锟;梁龙兵;向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SNP分子标记
-
基于水声学的阳宗海鱼类行为特征及其资源评估
作者:张丽媛;杨剑虹;熊清海;田敏;王慧;曲品;蒋荣明;寇春妮;武智
关键词:鱼类资源评估;水声学;种类组成;空间分布;昼夜节律;阳宗海
-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免疫反应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作者:李培佳;陈冰;李敏;彭凯;胡俊茹;黄文;曹俊明;赵红霞
关键词:杂交鳢;精氨酸;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抗氧化;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