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上
作者: 韩上;武际;李敏;陈峰;王允青;程文龙;唐杉;王慧;郭熙盛;卢昌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层厚度;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团聚体;玉米–小麦轮作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276-2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耕层变薄,直接深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在存在该类问题的土壤上,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维持作物产量,并提升土壤肥力。【方法】试验于2012—2016年在华北平原南部濉溪县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在人工剥离5 cm土层的耕层薄化土壤上开展试验,设旋耕(RT)、深耕(DT)、旋耕+秸秆还田(RTS)、深耕+秸秆还田(DTS) 4个处理。在每年玉米和小麦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在第4季小麦收获后采集0—10和10—20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结果】与旋耕(RT)相比,单纯深耕(DT)不能明显提高玉米和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并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及各土层粒径>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深耕配合秸秆还田(DTS)处理玉米和小麦4季平均分别增产7.72%和8.06%,旋耕配合秸秆还田(RTS)处理分别增产7.55%和7.05%。在0—10 cm土层,DTS和RTS处理均明显提升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提高总有机碳及多数组分碳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RTS处理效果好于DTS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DT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效果好于RTS处理。DTS和RTS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粒径> 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在0—10 cm土层,以DTS处理效果最高,比RT处理增加23.09%,而在10—20cm土层,以RTS处理效果最好,相比RT处理增加6.32%。【结论】在耕层薄化处理的土壤上,单纯深耕提升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也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合深耕或者旋耕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能有效培肥0—10 cm土层土壤,但对1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有限;秸秆还田配合深耕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明显减弱了单纯深耕对10—20 cm土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分类号: S153
- 相关文献
[1]耕层增减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韩上,武际,夏伟光,陈峰,雷之萌,王允青,郭熙盛,李敏. 2018
[2]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李昌新,黄山,彭现宪,黄欠如,张卫建. 2009
[3]耕作方式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霍琳,杨思存,王成宝,姜万礼,温美娟. 2019
[4]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5]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杨如萍,郭贤仕,吕军峰,侯慧芝,郭天文. 2010
[6]晋中盆地典型耕地厚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乔磊,黄明镜,张吴平,王国芳,任健. 2020
[7]以土贮水土中取水技术. 汪德水,高绪科. 2000
[8]稻田转变为旱地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 黄山,芮雯奕,彭现宪,刘武仁,张卫建. 2009
[9]红壤有机碳组分中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均匀度决定其矿化特征. 单会茹,张璐,高强,段英华,徐明岗. 2023
[10]长期施肥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差异. 李文军,黄庆海,李大明,柳开楼,叶会财,肖国滨,张文菊,徐明岗. 2021
[11]长期撂荒对黑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周伟,张运龙,徐明岗,李文瑾,吴红慧,文石林. 2021
[12]东北春玉米地长期免耕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及其组分构成特征. 黄山,彭现宪,殷明,刘武仁,张卫建. 2008
[13]肥料减施条件下水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紫云英-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廖育林,鲁艳红,谢坚,杨曾平,聂军,曹卫东. 2017
[14]咖啡果皮与枯落物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昂,陈苏森,谭军,林兴军,赵青云,孙燕,董云萍,闫林,龙宇宙. 2024
[15]覆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张野,王显瑞,赵禹凯,李书田,赵敏. 2012
[16]不同轮作序列对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刘栋,崔政军,高玉红,剡斌,张中凯,吴兵,谢亚萍,牛俊义. 2018
[17]贵州地产玄参土壤团聚体特征. 张家春,张珍明,黄冬福,罗文敏,洪江. 2015
[18]苎麻对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钟义军,武琳,黄欠如,廖绵清,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熊春贵. 2014
[19]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贾立辉,朱平. 2019
[20]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猪肠病毒G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作者:林艳;夏嘉鑫;周远成;李敏;郑勤琴;陈莉群;岳丰雄
关键词:猪;仔猪;猪肠病毒G型;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人工感染模型;腹泻
-
贵州省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作者:唐会会;周维佳;朱速松;裴晓红;吴圣;李敏;靳颖;曾涛;江学海;李祖军;龙武华;彭强;邓茹月;李佳丽
关键词: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种质资源;对策;贵州
-
饲料添加γ-氨基丁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冬强;李敏;赵红霞;李培佳;黄文;曹俊明
关键词:黄颡鱼;γ-氨基丁酸;生长性能;消化;营养代谢基因
-
紫云英和秸秆协同还田对稻田氮素当季利用与去向的影响
作者:卜容燕;程文龙;韩上;纪根学;唐杉;胡润;李敏;王慧;朱睿;武际
关键词:紫云英;水稻秸秆;阶段供氮特性;氮肥利用效率;~(15)N同位素;氮素去向
-
不同强化处理措施生态沟渠的净化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李敏;张迎颖;王岩;张志勇;苏国东;刘海琴;宋雪飞;姜智绘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削减率;氮;磷
-
西北印度洋公海鸢乌贼的繁殖生物学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作者:唐峰华;巴尧骥;肖戈;石永闯;赵国庆;郭爱;张衡;崔雪森;陈峰
关键词:鸢乌贼;性腺成熟度;性比;年际变化;西北印度洋公海
-
生态沟渠对农田退水污染物的净化效能及其配置规模
作者:张迎颖;李敏;潘吴意;王岩;姜智绘;苏国东;刘海琴;张志勇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氮;磷;配置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