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7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皓

作者: 孙皓;赵斌;王瑞;季昌好;朱斌;陈晓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亲本选配;杂种优势;配合力;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3 年 007 期

页码: 81-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选取7个长江中下游代表性冬小麦品种,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42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11个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平均值有正有负,其中仅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MPH与HPH平均值同为正值。各性状的MPH与HPH正向组合比例存在差异,其中沉降值正向组合比例最高,两者均为100%,其次为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0%和97.62%,淀粉含量则表现最低,其余性状介于中间。同一性状不同亲本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也是如此。亲本P2(扬麦13号)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及淀粉含量的GCA值较高,P7(皖西麦0638)在单株穗数、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GCA值较高。因此,扬麦13号和皖西麦0638可在亲本选配中重点考虑。被测性状F1表型值与GCA和SC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预测亲本或组合的配合力大小。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杂种一代优势及亲本选配研究. 田笑明. 1992

[2]陆地棉16份材料配组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桑晓慧,桑晓慧,陈伟,赵云雷,赵佩,龚海燕,王红梅. 2021

[3]彩色棉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郭宝德,黄穗兰,冀丽霞,杨芬. 2008

[4]海岛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孔杰,阿里甫·艾尔西,孔庆平,赵其波,曲延英,张进. 2007

[5]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及F_2代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桑伟,田笑明,魏亦农,韩新年,穆培源,邹波,聂迎彬. 2005

[6]冬小麦F_2代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 桑伟,田笑明,魏亦农,韩新年,穆培源,邹波,聂迎彬. 2006

[7]特早熟杂交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分析. 孙长君,吴琼,吴晓东,李书涛. 2010

[8]棉花核不育系GA18产量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超,黄文娟,牟方生,杨泽湖,戢沛城,龚一耘,马炳田,毛正轩. 2010

[9]9个抗虫棉品系的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安红,王志安,肖娟丽,罗晓丽. 2015

[10]高赖氨酸玉米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 汪黎明,石德权,白丽. 1994

[11]结球甘蓝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陈森,钟雄辉,李海龙,陈登辉,王飞,康俊根,陈修斌. 2021

[12]转双抗虫棉纯合系的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性状的配合力. 张安红,吴家和,罗晓丽,肖娟丽,石跃进. 2005

[13]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在F_1及F_2代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研究. 桑伟,田笑明,穆培源,韩新年,邹波,张利,王亮,聂迎彬. 2007

[14]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张巧凤,许凌,王才林. 2008

[15]彩色棉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张美冬,詹先进,蓝家样,张兴中,陈全求,黄云. 2009

[16]北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王昌华,吴天华,张燕之,徐正进,郑文静,赵家铭,王辉. 2011

[17]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占新春,郑乐娅,邹禹,钱宝云,张培江,董召荣. 2015

[18]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 何中虎. 1992

[19]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高志宏,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3

[20]冀中南棉花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戴茂华,王瑞清,刘丽英,郑书宏,吴振良.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