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华

作者: 姜华;姜亮;赵江红;郭龙彪;孙焕明;薛大伟;曾龙军;曾大力;梁国华;钱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光氧化;加倍单倍体群体;数量性状座位;耐性指数;敏感性指数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8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38-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由127个株系组成的来源于籼稻品种窄叶青8号和粳稻品种京系17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以耐性指数和敏感性指数为指标,采用QTL Mapper 1.6统计软件进行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控制耐性指数的1个加性效应QTL,位于第3染色体上;控制敏感性指数的加性效应QTL5个,分别位于第1、1、6、8和9染色体上。还检测到3对影响耐性指数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QTL和5对敏感性指数的上位性QTL。还对41个水稻材料进行了光氧化实验筛选。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抗白叶枯病微效QTL的定位分析. 于彦春,滕胜,曾大力,董国军,钱前,黄大年,朱立煌. 2003

[2]水稻抗恶苗病微效QTL的定位. 杨长登,郭龙彪,李西明,季芝娟,马良勇,钱前. 2006

[3]两个水稻DH群体茎蘖消长的发育QTL分析. 姜华,姜亮,孙焕明,曾龙军,薛大伟,梁国华. 2008

[4]水稻苗期抗旱性的QTL分析. 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汤圣祥,魏兴华. 2010

[5]稻米出饭特性QTL分析及遗传研究. 沈年伟,来凯凯,粘金沯,曾大力,胡江,高振宇,郭龙彪,朱丽,刘坚,董国军,颜美仙,钱前,张光恒. 2011

[6]水稻剑叶角度的QTL分析. 董国军,藤本宽,滕胜,胡兴明,曾大力,郭龙彪,钱前. 2003

[7]水稻高节位分蘖的QTL定位和互作分析. 姜华,赵江红,郭龙彪,姜亮,薛大伟,曾大力,钱前,孙国昌. 2011

[8]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英文). 寒川一成,滕胜,钱前,曾大力,曾娟,钱忠海,朱立煌. 2003

[9]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张光恒,张国平,钱前,徐律平,曾大力,滕胜,包劲松. 2004

[10]光氧化条件下两个水稻品种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酶活性的变化. 焦德茂,季本华. 1996

[11]增强UV-B辐射对光氧化水稻812HS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王林叶,吉冰璇,曾彦达,张启军,张美萍,吕川根. 2020

[12]水稻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的生理基础(英文). 李霞,焦德茂. 2000

[13]不同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光抑制、光氧化和早衰的关系. 焦德茂,李霞,黄雪清,季本华. 2002

[14]水稻叶片光氧化研究进展. 吕川根. 2012

[15]水稻光氧化基因LPO1(t)的初步定位. 赖东,夏士健,吕川根,魏晓东,刘少奎,张斌,廖慧敏,颜文飞,宗寿余,张启军. 2012

[16]水稻耐光氧化种质资源的批量筛选与鉴定. 顾行影,焦德茂,查元渊,仲维功,张春来. 1992

[17]光氧化和遮荫条件下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品种差异. 李霞,严建民,季本华,焦德茂. 1999

[18]光照条件下低温对水稻籼粳亚种幼苗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李霞,戴传超,焦德茂,Christine H.Foyer. 2006

[19]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胡颂平,杨华,邹桂花,刘鸿艳,刘国兰,梅捍卫,蔡润,李名寿,罗利军. 2006

[20]水旱条件下近红外发射光谱预报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QTL分析. 李荧,梅捍卫,吴金红,张洪江,冯芳君,徐小艳,罗利军.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